明何以亡,清何以興,又何以亡?侯楊方清史三部曲中的歷史之圜

第一次鴉片戰爭開戰一年了,道光皇帝仍未能確定英國的具體位置,訊問英國與回疆(新疆)是否有旱路(陸路)可通,是否和俄國接壤。很顯然,他從新疆、中亞方向得到了關于英屬印度的情報,又從蒙古、俄國方向得到了關于英國本土的情報,但這些情報在昏庸又無知的官吏手中幾經流轉,只能讓同樣無知的皇帝摸不著頭腦。

責任編輯:陳斌

《征戰?大清帝國的崛起》《名臣?大清帝國的君臣博弈》《治世?大清帝國的興亡啟示》(簡稱“清史三部曲”),是復旦大學侯楊方教授的一部面向普通大眾的歷史科普類著作。其運筆平實流暢,沒有學術著作的艱深晦澀之感,但其中的觀點卻頗為深刻,尤其是愛新覺羅氏以白山黑水間一小部落,短短數十年間相繼滅亡北元、大明而君臨天下,其君臣世代以亡明為傲,又以明亡為誡,小心翼翼又竭盡全力地避免沾染明朝的“亡國之風”,但最終無法避免重蹈覆轍的循環,展示出一個難以逃脫的“歷史之圜”,至今讀來發人深省。

明從政治失序到系統失敗

實際上在努爾哈赤積聚力量之初,已不乏明眼之人看出其日后必成心腹大患。就像自然界中最弱小的動物對危險的感知能力越強一樣,早在萬歷二十三年(1595),仍處于壬辰倭亂中的李氏朝鮮就開始討論比眼前的倭寇更為兇險的潛在敵人了,朝鮮備邊司報告:

“老乙可赤(努爾哈赤)有名與建州韃子之中,浸浸有強大之勢,今已十余年矣……待此胡難可以北道藩胡視之矣?!?/p>

朝鮮君臣討論了這份報告后十分悲觀,不僅認為努爾哈赤“事大可憂”,決不可以普通女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