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敞開大門,應是常態與共識丨快評
大學的開放,并不止于校園、文體設施等物理層面的開放,更重要的是知識、學術資源的開放。高校是傳授已有知識、研究新知識的殿堂,而其傳授知識的對象,不能僅限于本校學生,向社會公眾傳播知識,也是大學應該擔負起的職責。高校不應該是封閉的象牙塔,與社會互動互融,不僅可以更多造福社會,高校也能從中吸收能量,有助于知識創新。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1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愷辰
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原圣約翰大學舊址)已拆除圍墻,與城市融為一體。
近來,大學校園應不應該對公眾開放成為熱議的話題?!拔逡弧奔倨?,有游人因為想進大學校園參觀被阻攔而與保安發生沖突,也有高校學生收費“帶逛校園”小賺了一筆。
大學校園是否開放,本來不應該是個問題。
大學在國人心中向來是神圣的。很多人對名校校園心向往之。有些人進校園是為了圓自己的名校夢;帶孩子參觀大學的家長,是希望鼓勵孩子好好學習;有些人進校園是為了聽講座、參加各種文體活動;還有的,則純粹是為了觀光,畢竟,很多歷史悠久的大學校園保留了眾多風格各異的歷史建筑,比如北大的燕園曾是皇家園林,亭臺樓閣,山環水抱,古木參天,景色宜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