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吐槽越貴越難騎,“共享經濟”的魔法失靈了?
度過火熱的增量期后,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飽和,目前形成了哈啰、美團、滴滴青桔三足鼎立的局面,當初的悟空單車、小鳴單車、ofo等品牌退出了市場。如果說漲價是共享行業發展到后期不得不走的一步棋,那這些年共享行業漲價的同時,服務有漲嗎?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共享經濟為什么越來越不靈光了。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早上七點半,在小區樓下逛了一圈,還是沒找到共享單車,家住廣州從化區的90后白領文山為了趕上第一趟快車地鐵,花了15塊錢叫了滴滴打車,并在朋友圈哀嚎:今天的路費又暴漲100%了。
不少好友留下評論分享了自己類似的經歷——單車的停車點好難找,怕上班遲到亂停被罰錢、沒開卡騎半小時就要兩三塊……
文山的例子讓人想起最近在網絡熱議的話題“為什么共享單車越貴越難騎”,單車破舊、鎖車難、還車難、超區調度費等,這些討論在身邊愈發常見,加上去年一些共享單車品牌變身“價格刺客”紛紛漲價的消息,更是引發了大眾的不滿。
其實,除了共享單車以外,2022年,稱得上是共享刺客頻繁出動的一年。共享充電寶也加速進入4元每小時的時代,在某些旅游景點更有6元-10元一小時的借用價格。
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些共享服務價格漲了,服務卻沒有提升,回想2015年共享概念流行時,共享服務最吸引人的特點是低價和便利,如今價格一漲再漲,性價比早已不再。面對越來越貴的共享服務,消費者還會買單嗎?
越漲越貴的共享服務
從去年1月開始,共享單車都“約”著漲價。哈啰單車宣布將騎行套餐7天卡10元漲到15元,30天卡25元漲到35元,90天卡75元漲到90元。8個月后,美團單車也發布公告將騎行暢騎7天卡從10元漲到15元,30天卡從25元漲到35元,9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