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論(2.25-3.3)
面臨就業壓力的不僅是大學生,還有農民工。大學生畢竟已經受過高等教育,農民工則有許多連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
責任編輯:史哲
評審:周虎城 青巖 網易評論
No.1五萬研究生名額能否給農民工
《新聞晨報》,3月3日,作者:薛涌
(原文摘錄)大學生就業危機釀出了研究生增招5萬的政策。但就國內目前的情況而言,投資于社區學院、并讓民工就讀,可能比投資于研究生教育要有效益得多。
面臨就業壓力的不僅是大學生,還有農民工。大學生畢竟已經受過高等教育,農民工則有許多連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他們從農村涌入城市,對新的環境還沒有適應,而幾年后就要轉化為產業工人。他們的素質,關系到中國經濟長久的競爭力。為什么不借這個機會償還一下國家對農民工們欠的教育債呢?
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過分擴張,真正要發展的,是相對低層次的高等教育,也就是大專。這類學校,一般是以學習具體實用的技術為主,費用也比普通四年制大學便宜得多。美國有不少這樣的“大專院校”,它們多是給弱勢階層提供高等教育機會。特別是那些在產業升級過程中被淘汰的工人接受再培訓。所以,一到經濟危機,政府就會加大對此類學校的投資。
更何況,中國大學生失業率高,現行教育體制難脫干系,人為延長無濟于事,而農民工對教育更為急迫,把有限的錢投給他們,比投給大學生能創造更高的附加值。而且,目前培養大學生仍需國家相當的投入,相對于培養5萬研究生,成本恐怕要比培養5萬農民工高不少。我們為什么不走低成本的路?
【推薦理由】表面上屬于奇思妙想,仔細深究卻蘊含深意。文章的敘述方法能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之感,想人所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