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媽”時代:一項基于179萬人的研究表明,母親越來越重要

“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調研里,關于母親教育的數據都是欠缺的。即使是像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在內的機構,它們的代際流動指標中也沒有囊括母親的教育,更多關注的是父親的教育?!?br />
“消費文化給不同社會階層的家長都注入了育兒焦慮。把底層社會的家長也‘卷’了進來,在孩子身上投入類似的消費,因為如果不參與到這樣的消費文化里,他們可能就‘落伍了’?!?br />
“我是小孩的時候,幾乎沒聽說過哪個朋友的父母會在睡前給他們講故事,但等我們這一代人變成了父母,很多已成為媽媽的朋友都要給孩子睡前講故事,好像如果不這么做,自己就不是個稱職的媽媽?!?/blockquote>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3年3月1日,沈陽,小學開學日。(視覺中國/圖)

相關報道詳見三個教育“拼媽”故事:誰為母親的焦慮和犧牲埋單?。

對于很多孩子的教育發展而言,“拼爹”或許要讓位于“拼媽”了。一項收集了全球106個國家與地區的179萬人的調研數據顯示,母親對于孩子教育成就的影響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項研究由錢岳和胡揚合作完成。錢岳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胡揚則是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他們長期關注性別、家庭和教育問題。

2023年3月,兩人的論文《性別、教育擴張和代際:全球教育流動性》(Gender, Education Expans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Mobility Around the World)發表。研究發現,在世界大多數地區,隨著教育擴張,母親的教育成就對子女教育成就的影響在不斷攀升。這種影響已經追平或超過了來自父親的影響。而隨著教育背景“女性下嫁”現象愈加普遍和單親家庭數量攀升,這個趨勢仍然在加強。

“這符合我們的直覺與觀察,母親對子女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焙鷵P說。盡管數據量化研究并不提供具體的個案細節,但這些數據同時也在說明,當考慮母親教育成就的影響之后,在教育擴張——即人們有越來越多機會接受教育的背景下,擴張并沒有給社會帶來更高的代際流動和更平等的教育機會。

2023年5月,圍繞教育中的母親角色等話題,南方周末記者先后采訪了胡揚與錢岳。

論文發表于《自然》雜志子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2023年3月8日,當天為婦女節。(資料圖)

缺失的數據意味著什么?

南方周末:關于母親對教育影響的研究,最初是怎么發現這個選題的?

錢岳:我和胡老師都做過不少關于婚姻匹配的研究。很多歐美的研究顯示,越來越多高學歷女性與學歷比自己低的男性結婚,即我們中文說的“女性下嫁”,在很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甚至“主流”。這類婚配模式的變化也勢必影響到家庭。我們注意到,目前已有的關于教育公平、代際教育流動(社會學里叫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mobility)的研究中,大多數只關注了父親方面的影響。所以我們就想引入性別視角,做一個全球性代際教育流動的研究。

起初,我們認為教育是一個相對容易測量且相對容易用于跨國比較的指標,但后面在研究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經過幾年共同努力,論文終于發表在國際同行評審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今年4月刊里。 

南方周末: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具體遇到了什么困難?

胡揚:整個數據收集和整理做了快兩年。為了建構分析樣本,我們排除了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因為他們在數據采集的時候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