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遞員、打工人與寫作者之間:“要是不麻木,根本扛不下去”
這一段生命歷程完全可以用時間與金錢量化。按平均工資和工作時長算下來,每四分鐘派出一個快件才不至于虧本。用餐時間太奢侈,他經常不吃午飯;小便成本1元,早上他幾乎不喝水。休息、思考、波折都會直接影響他的生計。
他非常認真地強調,自己是“寫作者”而非“作家”。他像在捍衛一種位置,不愿再為利益進一步犧牲純真之處。
他們表現的內容,他感受過;他曾經面對的困惑,作家們也面對過。他們沒提供答案,但他知道自己不再孤獨。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胡安焉二十多歲離開廣州,待過好幾個地方,前后做過近二十份工作,快遞員是其中之一。從2009年開始,他為表達自己而寫作。
錄播客時胡安焉放松了下來。他鄭重地回應每一次提問,關于工作、文學和生活,手指輕輕敲著手機屏幕,仿佛編寫微信。那是持續的下意識動作,他一無所知。當談話涉及工作中的不公,他仍保持平靜,聲調略微上揚,語速也稍稍變快了。
錄音間另一邊,作家苗煒斟酌著詞匯,試圖最精準地形容小區居民與快遞員的關系。兩者彼此熟悉又陌生,顯然存在一堵透明的墻。沒有居民識破眼前的快遞員是位寫作者,將記下任何有意思的情境。交流時間太短了,他們不可能更深入地了解彼此。
閱讀胡安焉剛出版的非虛構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遞》,苗煒起初懷抱著“獵奇”心情,想了解快遞員的生活。與作者交談之后,他明白這本書“從文學中吸收到的營養特別充足”。
胡安焉二十多歲離開廣州,待過好幾個地方,前后做過近二十份工作,快遞員是其中之一。他現在四十四歲,定居成都。
五一假期前的北京之行非常緊密,幾天行程排得滿滿,受訪、錄音、參加活動,在龐大的城市中奔波。他準確地找到一處略微隱蔽的過街地道,觀察和直覺果然遠高于手機導航。5月上旬他回到廣州做活動,再停留一段。他住在一所旅游學校附近,校園里的廣播突然在晚間響起,內容聽不清楚,只留存下囫圇吞棗的嗚嗚聲。
“這對我來說太奢侈了!”
胡安焉形容自己的處世方法是“麻木”的,隨即苦笑起來?!案邚姸?、重復性強的工作,你要是不麻木的話,整天反思意義,根本扛不下去?!彼诙鄽q時是憤世嫉俗的,不為自己,而是針對周遭不公的義憤。他還在一家漫畫社發現了新的生命價值。
很多年過去,從2018年3月初抵達北京直到2019年11月底離崗,胡安焉先后在人稱“快遞界的海底撈”的S公司(注:“S公司”是書中使用的代稱,下面的“D公司”同理)和品駿快遞工作。經理訓話后開始念有空缺的站點,他選中了梨園,一份新工作就這樣開始。體檢、正式入職、拿到快遞三輪……他詳細地記述了自己的快遞員經歷。
從2018年3月到2019年11月,胡安焉在北京的S公司送快遞。圖為某天早上在站點卸貨分揀。
這一段生命歷程完全可以用時間與金錢量化,浮現出一張五顏六色又嚴格遵循計算法則的數據圖?;?/p>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