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幾百元,領到生育補貼有多難?
編者按:
小生命的降臨往往令父母又驚又喜。突如其來的啼哭讓我們束手無策,天馬行空的提問讓我們哭笑不得。育兒之路是漫長的修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考試,是重溫成長的喜怒哀樂。沒有誰天生懂得如何成為父母,我們有各式各樣的課程,卻沒有“養娃必修課”。本期開始,南方周末推出“養娃必修課”系列,聚焦育兒過程的痛難點,希望為寶爸寶媽提供修煉寶典,和寶貝一起,跨越道道難關。
目前各地自行探索發放的育兒補貼標準并不一致,部分地方的補貼金額較低,且申領條件中對夫妻雙方戶籍、社保繳納情況、新生兒出生時間有較多限制。
“生育就像一個金字塔,有了一孩才能有二孩和三孩,如果只把生育補貼的重點放在三孩上,那政策可能就會像一個被束之高閣的花瓶?!?br />
“各地應著力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生育友好政策,不僅包括生育、養育和教育,還應包括婚戀、住房、醫療、就業、稅收、養老等整個生命周期的一條龍的支持政策?!?br />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曹海東 汪韜
自三孩政策落地以來,各地陸續出臺包括發放生育補貼在內的多項生育支持措施。
張燕南成為一名三胎媽媽純屬“意外”。
“我和老公都來自多子女家庭,本來就計劃生兩個孩子,但意外懷了第三胎,想拼一下不一樣的性別,就留下了?!奔易∵|寧沈陽的張燕南這樣解釋生育三胎的原因。
意外之喜本來不止于此。2023年2月,沈陽出臺了生育三孩的補貼政策,張燕南隨即撥打12345熱線和社區電話咨詢,得到的答復是政策還沒開始實施。2個月后,社區回復說,因為張燕南不是沈陽本地戶口,所以不符合領取條件。
自三孩政策落地以來,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云南;廣東深圳;浙江杭州、溫州、紹興上虞區;湖南長沙、瀏陽;山東濟南;黑龍江哈爾濱;遼寧沈陽等地,陸續出臺包括發放生育補貼在內的生育支持措施,發放月均300-1200元不等的育兒補貼(大多為500元/月),或1000-2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生育補助等。
不過,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張燕南遇到的問題并非孤例。目前各地自行探索發放的育兒補貼標準并不一致,部分地方的補貼金額較低,且申領條件中對夫妻雙方戶籍、社保繳納情況、新生兒出生時間有較多限制。
“各地想方設法通過育兒津貼來推動生育率回升,其初衷是好的,但能否達到實際效果還需要更多時間觀察與評估?!北本┐髮W社會學系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陸杰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多重限制:戶籍、社保、生育時間
社區工作人員給張燕南的說法有據可查。
2023年2月,沈陽市印發《實施積極生育支持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對夫妻雙方共同依法生育三個子女的本地戶籍家庭,三孩每月發放500元育兒補貼,直至孩子3周歲止。但在4月11日,沈陽市衛生健康委、沈陽市財政局聯合印發的《沈陽市發放三孩育兒補貼實施方案(試行)》中,進一步明確要求:夫妻雙方均為沈陽市戶籍,共同合法生育三孩并落戶沈陽市。
“最初看到補貼政策時還很期待,老公跟孩子都是本地戶口,就因為我是外地戶籍,就不能領取三孩補貼了?”張燕南充滿疑問。
除沈陽外,四川省攀枝花育兒補貼金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