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新媒體也來“挖呀挖”?迎合低幼化會消解自身權威性
政府部門作為社會的管理者,對社會環境的形成負有責任,應當積極發現和解決社會問題,并給予正確引導。如果本該解決問題的人不去履行自己的職責,反而跟面臨問題的人一起圈地自萌,是很難引起廣泛共情的。
(本文首發于2023年5月18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兒歌《小小花園》在網上意外大火,隨即引發網民追捧和模仿熱潮。一大批自媒體賬號以此為素材,在短視頻平臺等進行二次創作,“專業隊”的加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形成了新一輪以低幼化娛樂為焦點,以追逐流量為目標的網絡狂歡。
“追逐熱點,流量為王,萬物可娛,全民狂歡”正是短視頻時代資訊傳播的主要特征。然而在一眾娛樂自媒體賬號“圈地自萌”的狂歡中,赫然出現了多個政務新媒體“整活兒”的身影,自然引發了社會對政務新媒體內容泛娛樂化、泛低幼化的擔憂和思考。
一、“娛樂基因”與“政務職能”
短視頻平臺無疑是當今最具流量的新媒體平臺,基于大數據的偏好收集系統、基于用戶畫像的智能推送機制、基于人腦刺激反饋規律的內容生產流程,以及以泛娛樂化為主的商業運營策略,都決定了短視頻平臺以及短視頻自帶天然的“娛樂基因”。
短視頻平臺的巨大影響力和流量決定了各級政企部門不可能無視或缺位這一絕佳的宣傳陣地,然而平臺自帶的“娛樂基因”,并不完全適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