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全職兒女”來美化啃老
有些“全職兒女”覺得自己付出了勞動,就該有報酬,甚至硬逼父母同意被“服務”,卻絲毫不去想,父母需要你這么“服務”嗎?
作為兒女,照顧父母,本是天經地義的責任和義務,把本分折算成代價,按“勞”取酬,這是對人倫的背離。
責任編輯:陳斌
據說現在有個新職業,叫“全職兒女”。河南商報的一篇報道觸及了這個聽上去挺新潮的話題??紤]到在豆瓣小組“全職兒女工作交流中心”有近4000名網友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日常,可以想見,“全職兒女”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報道講述了念安的故事,她在40歲的時候裸辭在家當“全職女兒”,爸媽每個月給她4000元。此前,念安在一家報社工作了15年,2022年崗位調整后去了一個工作繁瑣、內容冗雜、專業性強、24小時待機值班的新部門,嘗試做了半年多,念安覺得自己不太能夠勝任,壓力很大,有一次甚至崩潰大哭。
看到女兒的焦慮狀態,已經退休的父母心疼不已,主動提出,“離職吧,我們養你?!蹦畎脖戕o去工作,早上陪跳舞1個小時,上午陪買菜,偶爾陪逛街,負責處理家里所有跟電子相關的東西,以及晚上和父親一起做晚餐。此外,每個月為家庭安排1-2次旅游,并兼職司機崗位,剩余的時間則由她自己進行支配。
做“全職兒女”需要爸媽收入穩定,而念安父母退休工資加在一起近萬元,在北方小鎮,這份收入并不低。
這個故事完美到幾乎無懈可擊。要錢有錢,要愛有愛,要光有光,要包容有包容。但很可惜,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