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詐騙正在全國爆發:技術進步為何總是騙子先用?
接下來出現在我們視頻里的騙子,就更加底氣十足了:看臉、聽聲音,實在不行給你刷個指紋、手掌認證,你還能不信么?就此,傳統的交叉驗證手段也面臨失靈。那么人類只能退回10年前,凡事別用視頻溝通,最好當面談。
當然,這或許能重塑我們的社會關系。不知有多長時間,哪怕是最親的朋友家人,都是一個微信電話了事。遇到問題,也是一鍵支付解決。而當人與人重歸線下,見面的頻次多了,或許那種久違的“熟人社會”感覺就回來了。
責任編輯:陳斌
從ChatGPT所代表的生成式AI而起,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其雙刃劍效用感到擔憂。如今,這一擔憂似乎正被不斷出現的案例所驗證。
近日,包頭警方發布一起利用AI實施電信詐騙的典型案例,福州市某科技公司法定代表人郭先生10分鐘內被騙430萬元。據悉,郭先生的好友突然通過微信視頻聯系他,稱自己的朋友在外地競標,需要430萬保證金,且需要公對公賬戶過賬,想要借郭先生公司的賬戶走賬?;趯糜训男湃?,加上已經視頻聊天核實了身份,郭先生沒有核實錢款是否到賬,就分兩筆把430萬轉到了好友朋友的銀行卡上。后續郭先生撥打好友電話,才知道被騙。騙子通過智能AI換臉和擬聲技術,佯裝好友對他實施了詐騙。
值得注意的是,騙子并沒有使用一個仿真的好友微信添加郭先生為好友,而是直接用好友微信發起視頻聊天,這也是郭先生被騙的原因之一。騙子極有可能通過技術手段盜用了郭先生好友的微信。幸運的是,接到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