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怪愚筆下的郁達夫
郁達夫聲名卓著,性格狂狷、不拘小節,難免讓年輕氣盛的嚴怪愚心生不滿,因而對其不甚正大的言行著意詳細描繪,且故意譏諷。
責任編輯:劉小磊
民國知名報人嚴怪愚(1911—1984),1980年攝。
嚴怪愚(1911—1984),原名嚴正,湖南邵東人,民國知名報人,1939年4月7日在邵陽《力報》發表《圖作小朝廷之大傀儡,汪逆實行降敵賣國》,引發全國輿論風暴,是最早公開汪精衛投敵叛國消息的新聞人。邵東盛產鯰魚,因嚴正其人形象丑陋、習性古怪,當地人稱之為“鯰魚拐子”“鯰拐魚”,也是罵人的名詞。嚴正以此諧音改名,意即要秉筆直言,難免甚至故意像“鯰拐魚”一樣讓人心生不快,頗具邵陽人剛直激進之風。
1938年春末,嚴怪愚作為長沙《力報》特派戰地記者,赴臺兒莊前線,開湖南報紙派遣戰地新聞記者之先河。同期,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代表郁達夫、莊智煥、羅任一、李俠公、杜冰坡等也在臺兒莊前線慰問。此次戰場之行,從4月17日開始到5月初結束,嚴怪愚與郁達夫多次近距離接觸,留下了一些難得的文字記錄。
1938年5月5日至7日,嚴怪愚在長沙《力報》連載戰地通訊《憑吊臺兒莊》,報道此前臺兒莊之行情況。4月23日,嚴怪愚、謝冰瑩、黃維特(雨辰),與上海文化界國際宣傳委員會代表盛成、大公報記者范長江、新華日報記者陸詒、武漢日報記者周海萍、河南記者李蕤和喬冠生等,一路同行,訪問抗日將士和難民,視察戰場慘烈情狀。到達離臺兒莊十余里遠的車輻山,因無法通車而艱難步行,于是路遇軍委會政治部代表郁達夫等人:
在我們前面有三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