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為什么年輕化?
近三十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癌癥。雖然具體原因尚不清楚,但全球出現的肥胖趨勢以及相關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責任編輯:朱力遠
不少癌癥篩查都建議在50歲后進行,因為統計顯示,相關癌癥的發病風險通常在50歲后明顯升高。但近三十年來,以結腸直腸癌為代表的一些癌癥出現了年輕化的趨勢,不僅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呈上升趨勢,在一些國家,甚至30歲以下的人群中該病早發的比例都在升高,給全球健康帶來新的挑戰。
青年和青少年患癌風險增加
美國癌癥協會的研究人員2020年對當地青少年和青年群體患癌情況的監測顯示,年輕人總體患癌風險不僅呈增長態勢,而且不同年齡段的患癌情況還存在明顯差異。20至39歲的人中,主要是甲狀腺癌、黑色素瘤,15至19歲的青少年群體所患癌癥主要是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30至39歲的患癌女性中,乳腺癌的比例也較高。
而在致死率問題上,雖然當地年輕人癌癥死亡率呈下降趨勢,但一些癌癥一旦發病,致死率比較高,比如白血病和腦瘤,女性的乳腺癌和宮頸癌,以及男性的結腸直腸癌。然而,為什么年輕人群體中患癌情況會增加,早發性的癌癥與50歲以后所得的癌癥究竟有什么區別,這些病理層面的問題還有大量未知。
2023年3月,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科學》雜志發表研究,對相關現象進行了初步分析。來自癌癥研究所的研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