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里的生僻漢字, 困擾著6000萬人的日常生活
由于自己姓名里的生僻字無法在業務系統中顯示或正常處理,辦理銀行卡、駕照,報稅、報銷,甚至購買海外商品等這類其他人能輕松完成的事情,對于他們而言都是一道道關卡。
技術上的遺留問題意味著,76%的漢字都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無法輸入或顯示的生僻字。
責任編輯:劉悠翔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6000萬人的姓名含有生僻字。圖為福州三坊七巷的百家姓裝飾品。
洪?韋華(wěi)查過字典,自己名字的含義是“光明、美好”。在數字化社會,這個生僻的名字卻讓她遇到了不少麻煩。
她的微信實名最初用的是拼音,現在得轉成漢字,可由于她買了理財產品,需要先把錢取出來才能做賬戶更名,而提現又需要和身份證相符的漢字實名,“進入死循環了”。
想買火車票,要到人工窗口用拼音認證12306賬戶,她花費了很長時間等待后臺處理,“這還是在北京,據說外地有的小站根本沒有處理生僻字的窗口”。賬戶有了,也只能購票,不能使用候補買票功能,坐飛機則必須在柜臺辦理登機后,拿紙質票去蓋章。
2020年,洪?韋華由于無法實名認證北京健康寶,閉門不出將近一個月,當時超市還沒推出派送服務,她靠著家中的存糧和陽臺上的小蔥勉強過活。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段時間考慮過改名,但無法外出是最大的問題,即便能外出,也因沒有健康寶無法去派出所現場申請。
同在北京、名字里帶“??”(dí)字的一位男性網友總結自己的經驗,少數有授權流程、可以提供戶口本等輔助證明的實名認證(如辦理銀行卡),能成功辦理,大多數如買車險、公租房搖號,都是“給您往上反映”,最終解決不了。他吐槽:“甚至于我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了,玩個游戲,實名認證只能用父母的身份證號才能通過?!?/p>
2023年4月,一支居住在云南麗江、以鳥為圖騰的家族,因信息系統中無法輸入顯示他們的“nià”姓,氏族里近700人不得不改姓“鴨”。
生僻字征集小程序里,網友上傳的部分生僻字。
也有因地名生僻字遭遇日常辦事受阻的情況。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石蠟社區的居民,至今未能辦上房產證?!跋灐笔桥R時替代的同音字,原字為上分下石(?分石)。石“蠟”社區位于泰山腳下,是泰山玉的產地,最不缺的就是石頭。傳說古時候當地人把大石頭分成小石頭,從而有了“?分石”這個字。但這個字一般計算機顯示不了,故日常大部分場合只能用“蠟”或“臘”替代。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超過6000萬人名以及大量地名、古籍、方言中包含生僻字,其中多數因尚未數字化,無法在信息系統中正常使用。
劉匯丹是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工程師,他在幫助居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安裝輸入法等軟件之后,測繪系統能夠正確顯示和打印社區地址,而不動產登記系統仍然無法顯示。解決生僻字問題困難重重,除了輸入法和字庫,還需要業務系統配合升級改造。
“有時候感覺我做的這個事情就跟《我不是藥神》里面的主角類似,他是給人治病,我是給信息處理設備和信息處理系統治病?!眲R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隨著近年來實名制逐步落地,生僻字姓名者的困境愈發凸顯。
“名字無法顯示”者聯盟
劉匯丹的姓名沒有生僻字,他本以為,生僻字的電子化早已經不是問題。畢竟他的專業研究方向就與中文信息處理相關,前輩老師是中國最早一批讓漢字進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學者。
直到2020年,劉匯丹發現不是這樣。當時,在銀行供職多年的系統架構師馬譽明找到他,提出許多人姓名里有生僻字,全社會應該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劉匯丹感到不可思議:“為什么到現在還有這樣的問題?幾個生僻字把這些人阻攔得寸步難行?!?/p>
劉匯丹與人聯合開發生僻字字庫和輸入法,供銀行業等系統使用,后來又和朋友眾籌辦了一個姓名生僻字處理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天南地北的生僻姓名使用者找到了組織。
??、??、?、??……南方周末記者進入“姓名生僻字交流群”,隨著一個個招呼,撲面而來的是形態各異的姓名,有的字因為無法顯示,被拆成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