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能不能建在農田里?
如果在郊區規劃地鐵,先通過建設住宅樓或租賃住房將人流吸引過去,稍微滯后一些,再建設軌道交通設施,這是一個被市場驗證過的調配機制。利用好站點的更新潛力,可以創造出沿站點布局、職住平衡的新城,還能給地方的土地財政帶來更高收益。
責任編輯:汪韜
近日,投資約2億元建設的地鐵站成“孤島”的新聞引發關注。
近日,浙江省寧波市地鐵3號線高塘橋站引發關注。站點被大片農田包圍,沒有配套連通周邊小區的道路,附近居民直線距離地鐵站只有幾百米,但若想乘坐地鐵卻不得不繞行幾公里。
位于農田中的“孤島”地鐵站,在全國并非個例。
寧波市的句章路站、布政站四周也是大面積農田。南京市S7線柘塘站、4號線孟北站、S3線馬騾圩站、S9線明覺站等站點都開在農田或是遠郊工廠附近,周邊配套不完善。
地鐵站能不能建在農田里?在城市規劃中,對軌道交通的角色定位一直面臨兩難。(詳見南方周末報道《地鐵,做城市的“保姆”,還是城市發展的“引領者”?》
宇恒可持續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數城未來科技有限公司CEO姜洋告訴南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