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艾米斯:放出時間之箭,射穿罪行本質
近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創作始終凸顯一個主題:爭奪權力的殘酷競爭幾乎定義了所有人的各種關系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當地時間2023年5月19日,英國作家馬丁·艾米斯(Martin Amis)因食道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家中逝世,終年73歲。
1973年處女作《雷切爾文件》折桂“毛姆文學獎”后,艾米斯成了英國文壇新星:一個閃耀的天才,甩脫靈魂的枷鎖,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憑借一系列風格多變的作品,艾米斯于20世紀80年代登上文壇巔峰:《金錢——絕命書》(1984)入列《時代》雜志“100部最佳英語小說”;此后,《時間箭——罪行的本質》(1991)和《黃狗》(2003)先后入圍布克獎提名;最近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頗受好評的電影《利害之畿》(喬納森·格雷澤導演)正是改編自艾米斯2014年聚焦奧斯維辛集中營殘酷歲月的同名小說。
艾米斯的作品形式先鋒、諷喻犀利,筆調狠辣且不乏黑色幽默,素有“英國文壇教父”之稱的他,與伊恩·麥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同被視為英國文壇“三巨頭”。艾米斯經常在小說中直指冷漠無情的精英和蠱惑人心的欺詐,對撒切爾和里根時代的社會弊病極盡諷刺挖苦。近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創作始終凸顯一個主題:爭奪權力的殘酷競爭幾乎定義了所有人的各種關系。
“小說家懲惡揚善的觀念,再也支撐不住了。骯臟粗鄙的事情,當然成了我的素材之一……我利用在自己周圍所見一切荒誕可笑、人所熟悉的凄涼可憐的故事……在這些日子里,到處存在著寒傖破舊、苦難悲慘的景象?!?/p>
蘸著迷藥水書寫“金錢”、“罪行”和“情報”
艾米斯一生出版了15部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倫敦三部曲”:《金錢——絕命書》(1984年)、《倫敦場地》(1989年)和《情報》(1995年),這個出身文學世家、牛津畢業的高材生,一路趕超他反現代主義的父輩作家,實驗出一套“以高雅風格描述低俗事物”的后現代路數。
1984年,艾米斯出版了獨特的社會諷刺小說《金錢——絕命書》,小說主人公約翰·賽爾夫是個縱情聲色的肥仔制片人,主營“香煙酒精、垃圾食品和裸體雜志的商業廣告”,為了謀取更多金錢,這個蠻橫的奸商又肆無忌憚地拍起色情片,整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