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2的清醒與劉東明們的困局
良好的音樂素養、穩定的作品質量、圈內人的推崇,與劉東明在大眾層面的寂寂無名、零星的演出票房收入,形成戲劇性的反差。他行走多年的別名“劉2”,似是對偏安一隅的揶揄和自我區隔,也呈現出某些獨立音樂人共同的生存面貌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浙江安吉
責任編輯:楊靜茹
劉東明(劉2),1970年代末生于山東小城,現居浙江湖州。2000年到北京,從地下通道輾轉至各獨立音樂酒吧駐場演出。發行的音樂專輯有《劉2的把戲》(2005)、《根據真人真事改編》(2009)、《大地迷藏》(2013)、《新編好了歌》(2016)、《沉默相伴》(2020)等。2022年錄制全新專輯《流浪者之歌》。2023年,小說與散文集《大席宴》由理想國發行。
張佺。張瑋瑋。周云蓬。梅二。白水。吳吞。鐘立風。文 烽。郭小寒。李韋。綠妖。馬頔。宋冬野。堯十三……
搜索民謠歌手“劉東明”,許多網頁自然地彈出上述一長串的名字。在他兩年前巡演的通告里,這些民謠音樂圈的創作者、文化從業者紛紛寫下真摯的推薦語,表達對其作其人的贊賞。2022年底到2023年初,綜藝節目《我們民謠2022》熱播,南方人物周刊策劃民謠選題時,接觸到的樂評人亦不斷提及劉東明稱得上“真正的民謠踐行人”。
在他們看來,地道民謠的要素“彈唱佳,敘事有物,表達真誠”,劉東明全都符合,且能二十年如一日地用作品對社會動態保持回應,殊為難得。
然而和新民謠一代如萬曉利、野孩子同期成長的劉東明,既未與大公司簽約,也少有類似后來城市民謠的作品被口口相傳,更不曾搭上近年的綜藝快車為大眾所熟識。即便有好友助陣吆喝,他依然如“小眾中的小眾”。
多年前,他對“劉2”這個自稱如此解釋:“我個人最低級趣味,叫劉2是因為我本來在家就排行老二,再加上在很多地方說你‘二’是含有貶義,就和說人二百五差不多,我喜歡自嘲,這樣可以讓自己保持清醒?!?/p>
創作中優雅、明亮、與外界適當疏離的劉東明,和熱愛生活、希望得到更多認可的劉2,合為一體。在和他及其朋友們交流過后,不難發現,劉2的故事和際遇,既有天性使然,也是這個時代的創作者、受眾和平臺之間缺乏合適通道的體現。
泥土
“東明的歌里,我更喜歡他早期的,就像《把戲》(專輯《劉2的把戲》,2005)和前幾張那樣的?!?023年4月下旬,在浙江安吉遇見的野孩子樂隊樂手馬雪松告訴我?!澳菚哼€是在老九月(大理的酒吧),歡慶(音樂人)有個MP3,每天插上聽《老裁縫》(歌曲,收入專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2009),循環聽?!?/p>
那得往前翻十多個年頭,劉東明還是個楞頭小子的光景。
2000年春天,在老家山東滕州開音樂茶座生意慘淡,在朋友的漁具店打工也迷迷瞪瞪,干脆闖一把,劉東明揣著一把箱琴奔來了北京。
在東單地下通道唱了一段時間港臺流行歌,他開始試著自己寫點東西。最早的兩張專輯《動物兇猛》(2004)、《劉2的把戲》便是那個階段的結晶。
彼時還浸淫在搖滾樂和布魯斯中的劉東明,從西方的根源音樂里吸收了營養。也有人說聽他的歌會聯想到云游四方的說書人,這不僅和他一把琴、一把嗓的演唱有關,那時他確實從琴書等曲藝里取過經。他寫老酒鬼的委頓,寫遇到的殘狗阿明,寫“呼啦啦開過來”的各式交通工具。歌里有對不平的調侃,有小精明和渾不吝,自嘲凄惶里不乏草民的自得其樂,就像不時閃現的口哨和刻意壓扁的嗓音——這在后來的他看來難免“造作”,卻充盈著滿滿的生命力,和那個抖落一地塵土也要奔涌向前的時代,挺像。
2008年夏,劉東明在北京的民謠聚集地疆進酒做了一場個人演出,正好音樂廠牌“不插店/MicroMu”計劃錄一系列民謠歌手的現場音頻放到網上,于是他的現場也成為其中的一集。演出當夜大雨傾盆,這張現場錄音遂取名《北京的雨季》——盡管主創當時并不知情。
多年后,劉東明回憶起這略顯草率的命名,嘴角浮起一絲苦笑?!拌Υ煤芏?,演得并不好,但不能否認,很多人是從網上聽了這張才知道了我這個民謠歌手?!?/p>
撰稿人李南心便是當中之一?!斑@張收錄了他早期最好的一批歌,融合了民間小調、曲藝彈唱的詼諧,幾乎每一首都朗朗上口?!痹诶钅闲难壑?,那時的劉東明有一股明亮金黃的底色,像被太陽曬了一天的麥子,“有自然、泥土的加持?!?/p>
“比如描寫北方平房冬天生活的《莫貪財》:生上蜂窩煤,鋪上印有牡丹花的床單。我騎上自行車,退掉啤酒瓶,去裁縫店修我的拉鏈……仿佛能看到冬季哈出的白氣,那些早已消失的生活細節,十多年后聽來仍有貼膚的親切?!?/p>
2023年4月,在北京胡同里的“拾院”,劉東明為二三十位在場聽眾演唱了新老專輯里的曲目,不論是新歌《炸藕夾》,還是已經發行過的《楊柳》《芒種》,草埂與飯鍋的芬芳依然撲面而來。
油炸藕夾香噴噴 又到臘月二十八
蓮藕白又白 圓洞洞里藏泥巴
只聽磨刀聲聲脆 豬肉要三分肥
阿媽在忙著不說話 想著門外回家的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