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通威?劉漢元和他的千億光伏王國
很長一段時間里,劉漢元的身上都貼著傳奇企業家的標簽,從500元創業起家開始,到1997年他執掌的通威集團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水產飼料生產企業,進軍光伏領域后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而今又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高純晶硅生產企業、全球出貨量最大的電池片生產企業。
2021年胡潤中國百富榜,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以1250億元的身價超過穩居四川首富20年的劉永好,成為新任四川首富,且在2022年蟬聯這一寶座。
劉漢元說,通威沒有大起大落,甚至“沒什么故事”。他覺得,千萬不要把個體和“偉大夢想、崇高理想”綁在一起,而是要讓每個人變得更樸實。要活下去,要為別人做點事情,應該把最基礎的事重復做好,而不是空談,“偉大和平凡有時候是一念之間”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成都
責任編輯:陳雅峰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2023年5月19日早上8點,劉漢元準時走進辦公室,身著灰色西裝和深色長褲,步態迅捷。上次見面是在兩年前,同樣在這間位于成都的通威總部的辦公室。兩年間,光伏行業風起云涌。
2022年,光伏行業熱度空前,吸引眾多資本跨界投資,行業上下游開啟新一輪擴產熱潮,硅料價格創下近年新高。財報數據顯示,通威在2022年全年實現營收1424.23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17.25%,成為光伏行業的“盈利之王”,市值最高突破3000億元。
但在劉漢元的身上,看不到志得意滿之態,他很少談自己,更喜歡把自己和通威放到行業中來,覺得只是“熱了一些,好了一些”。在“碳中和”目標之下,未來人類的清潔能源該從哪來?社會尚未形成共識,“但目前的狀態已經處在一個臨界點,是轉折時期的里程碑?!?/p>
在通威總部大樓的展廳里,從左至右,擺放著不同時期的光伏產品原件,最早是1982年在美國生產、1986年安裝在海南島尖峰嶺的多晶硅組件,2000年左右仍依靠歐美,直到今天,中國從光伏產業的“差生”一步步成為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國,能耗也處在世界領先水平。
劉漢元代表的正是這群站在歷史卷軸上的光伏企業家,在過去數年里,他們穿過黑暗,看到了黎明。他們有率先發現浪潮的眼光,亦有在低谷前行的勇氣,執掌通威的劉漢元正是從中拼殺而出的佼佼者。
這也是一個中國制造穿過荊棘、在國際舞臺上實現彎道超車的故事,身在其中的企業,命運如過山車般,瀕臨死亡或直沖云霄,“九死一生都不足以概括它的殘酷?!眲h元覺得,站在當下回顧過去,恍然發現自己身在歷史之中。
近期,硅料價格開始走低,新的周期或許又將來臨。這次在成都,《南方人物周刊》與劉漢元聊了行業、價格、競爭,過去與現在,通威決策背后的思考,光伏行業的挑戰,以及女兒劉舒琪接手董事長背后的決定。
2004年3月2日,通威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逆周期操作、提前布局背后:理想與信念
劉漢元是一位長期主義者,同時有精準的短期投資眼光。通威多次在行業低谷時的逆周期操作被津津樂道,很多人認為,正是這幾次逆周期投資,奠定了通威的江湖地位。
2020年2-3月,全國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多晶硅價格處于近10年的最低點,不少企業停止擴產甚至停產。通威卻在當時宣布了擴產計劃,成就了后來投產的樂山二期、保山一期工程,年產能均達到了5萬噸。
這一逆周期擴張策略,讓通威在從2021年開始的光伏新一輪熱潮中成為率先有大批量產能釋放的公司,也是那次硅料波動周期的最大贏家之一。
“但其實我們覺得,這不是短期的一個操作,而是按照計劃一步步地推進的,背后本質上是對光伏行業數年來發展的深刻理解,以及對這個行業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币晃辉谕ㄍぷ?0多年的管理層提到。
時間再往前推。2018年,“531光伏新政”出臺,中國光伏發電補貼大幅退坡,帶來行業的驚慌和低谷,國內超過10家硅料企業停產檢修,多家組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業內討薪、停產、爆雷的消息不斷。
緊接著,便是2020年的行業冰點、擴產計劃。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硅料價格從6萬元/噸最高漲到30萬元/噸,通威的產能隨著價格一路飆升。
劉漢元認為,行業遇到低點,相應的技術、成本,可能更靠近大量應用的起始點,“我們內部對技術工藝的改進,具備了工藝迭代條件,內外判斷使我們果斷進行兩三年的持續投入建設,從行業、案例研究角度來講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巧合,或者是非常有意義的必然?!?/p>
“每個產業都有波動周期,沖高一定會回落,到底后也會慢慢走高。波動過程中,存在投資的風險、機會和回報,低點時要為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