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三年后,陸生赴臺交換重啟
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至少有22所大陸高校發布了2023年春季的赴臺交換通知,大多為985、211類院校,共14所;另有8所一本、二本院校。
在世新大學的選修課上,姜天媛作為唯一的陸生,總是撞上老師們訝異、好奇的目光,并在課堂上被提起。
與春季批次相比,秋季交換項目的競爭變得激烈了。姜天媛聽說,自己的大學室友提交了秋季赴臺交換申請,但在面試環節就被淘汰了。
(本文首發于2023年6月1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9年10月17日,東航MU5098臺北松山飛上海虹橋航班飛越臺北101大樓。
2023年2月10日下午,臺北桃園機場,一位世新大學教務處的老師走進接機區,他身旁,學校兩岸事務處的老師手里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學校的名字。他們在等待三年來第一批來自大陸的交換生。
一直以來,接待來臺大陸學生(下稱“陸生”)主要是兩岸事務處的工作,而這一次,教務處老師主動提出要來幫忙。不久之前,校長剛剛接走幾位早些到達的陸生。
16:55,從上海出發的南航CZ3095客機平穩降落。一個多小時后,姜天媛走出到達區。冬日晝短,夜色已然籠罩這座陌生又熟悉的城市。
等待下一趟航班期間,教務處老師帶著姜天媛和同航班另一位同學,在機場麥當勞吃了第一餐,又帶他們辦理電話卡。兩位陸生為期四個月的交換生活就此開始了。
而這也意味著,暫停了3年1個月的陸生短期赴臺交換工作重啟了。
重建熟悉感
姜天媛的赴臺交換之行開始得突然且急切。從收到申請通知到報名截止,留給她的時間不足6個小時。
2022年11月23日上午9點16分,輔導員向姜天媛所在的大連理工大學2021級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微信群發送了三條赴臺交換申報通知:有意前往銘傳大學或世新大學的學生,需要提交成績單、家長同意書等材料,用于學院初步遴選。在臺灣地區61所普通大學中,銘傳和世新作為私立綜合性大學,排名中游。
姜天媛立馬給家里人打去電話,當時,接到電話的父親還正在開會。
沒有經過面試或筆試篩選,僅用了十多天陸續補充材料,4位報名世新大學的同學,報名材料就被發往對口高校。2022年12月14日,大連理工大學港澳臺事務辦公室公布名單,姜天媛和兩名男生被錄取。
但直到飛機降落在桃園機場停機坪那一刻之前,姜天媛始終覺得這次出行充滿不確定性。
華僑大學發布的《赴臺高校交流生項目重要說明》中列明學生辦理赴臺手續所需流程,除學生自行遞交政審材料外,還需要臺灣地區高校制作同意函、代辦入臺證,大陸學校也須寄送審批材料,經由所在省教育廳、省臺辦批準獲得赴臺批件后,學生再去辦理出入境通行證。
錄取名單發出當天,港澳臺辦老師向兩人介紹,會在收到對方學校函件后,向遼寧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提交申請,辦理赴臺批件。一個月后,這份文件終于寄到姜天媛手上。
2023年1月17日,姜天媛前往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辦理往來臺灣通行證。24天后,她和其他三十余名陸生在世新大學開始了為期四個月的交換生活。
幾百公里外,幾乎同一時間遞交申請的天津體育學院大三學生馮雅妮遇到了相似的情況。
2022年11月25日,在看到學校公眾號上發布的2023年春季交換通知后,她開始著手準備材料。12月12日,赴臺名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