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20年,埃爾多安給土耳其帶來了什么?

執政土耳其的20年間,埃爾多安給土耳其帶來過前所未有的成功和榮光,但危機和隱患也在不斷積累。即便挺過了這次險象環生的大選,埃爾多安和土耳其的未來也依然撲朔迷離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李屾淼

2023年5月28日,安卡拉,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總統府向支持者示意(視覺中國/圖)

2023年5月28日,土耳其總統選舉的第二輪計票結果顯示,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以52.14%的得票率,擊敗反對黨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連任土耳其總統。在半個月前的第一輪大選中,埃爾多安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同其他4個政黨組成的“人民聯盟”獲得議會600個席位中的321席,占據議會多數。這意味著已經持續了20年的“埃爾多安時代”將在土耳其政治中再次延續。

從2003年第一次擔任總理至今,埃爾多安領導土耳其這個中東大國已經有20年時間,可以說是繼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之后,對這個國家影響最大的政治人物。

只不過,這是他多年來地位最不穩固的一次,也是最接近失敗的一次。

埃爾多安的貢獻

土耳其的前身是奧斯曼帝國,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六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中,奧斯曼帝國是最后一個。在600年國祚的最后200年里,奧斯曼帝國和近代中國一樣,在西方列強面前備嘗屈辱。18世紀初,為了應對來自西方的壓力,奧斯曼帝國開始了緩慢的改革,改革的重點放在能立竿見影的軍事領域,從歐洲軍校里出來的軍官因此成了改革的主要推動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奧斯曼帝國作為戰敗國被肢解,身為將軍的穆斯塔法·凱末爾挽狂瀾于既倒,領導了土耳其獨立運動,放棄了帝國的其他部分,保住了土耳其本體,被尊稱為“阿塔圖爾克(國父)”。以凱末爾為首的高級軍官認為,土耳其的落后與宗教信仰關聯極深,因此建國后改革的首要目標是政教分離,與傳統切割:廢除哈里發制度,關閉所有宗教法庭,下令禁止戴傳統的土耳其禮拜帽,廢除阿拉伯字母、創立新字母等。

由于軍隊是最先接觸西方先進思想的群體之一,在建立國家的過程中又居功至偉,因此土耳其軍隊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國家的精華,負有保衛世俗共和政體的崇高職責。在1960年至1997年間,土耳其軍隊發動了4次軍事政變,這些政變不免對民主政治的平衡造成破壞,但在國際環境大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激進勢力的崛起和宗教狂熱。

然而到了2002年,伴隨著宗教背景深厚的正義與發展黨的上臺,土耳其軍方力量開始式微,讓土耳其軍隊得以多次扮演監國角色的土壤逐漸退化。這一變化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