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特古道:觸摸西域的千年滄桑

每年五月中旬到十月,夏特古道北段昭蘇方向對游客開放。南段溫宿方向目前還沒有對外開放,考古、科研以及施工人員需要向當地邊境管理部門申請同意后方可進入。作者有幸進入南段,并攀上古道內最險峻的冰川半腰。

夜宿天山山脈最高峰托木爾峰下,竟然聽到半夜雞鳴,恍然“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何故?請跟隨作者一道探索神秘的夏特古道南段……

責任編輯:楊嘉敏

以新疆喀納斯為起點,一路向南穿越邊境,再沿西藏、云南邊境蜿蜒抵達廣西東興,219國道在中國西部和西南版圖上劃出一道漫長的曲線。但這段曲線上偏偏有一截斷開,這就是著名的夏特古道路段。

這大約是新疆最獨特的古道,它曾是連接絲綢之路北道與新北道的紐帶,如今又是環中國西()部邊境交通大動脈的重要環節。古道以哈達木孜達坂為分界,一邊是綠草如茵、牛羊遍野,一邊是荒涼孤寂、杳無人煙,歷史與現實、孤寂與喧鬧相互交織,千年滄桑就濃縮在這120公里的狹長距離內,可以滿足你對絲綢之路的所有遐想。

從木扎爾特冰川上俯瞰夏特古道。(張佳/圖)

一道越天山

根據史料記載,夏特古道大約初開于兩漢,拓展于唐代,“安史之亂”爆發后,隨著唐安西軍大舉東撤而逐漸廢棄,直到清廷設伊犁將軍于邊境方才復開。一條夏特古道幾乎是整個西域戍邊歷史的縮影。

古道從阿克蘇溫宿縣破城子出發到伊犁昭蘇夏特牧場,跨越盆地、天山和河谷三種地形,從地圖上看,中天山就像一個巨人,將塔里木盆地和伊犁河谷挑起來,而夏特古道就是那副扁擔。

在“扁擔”南端,破城子古城是進入夏特古道的第一站,也是必經之路。古城最早建于唐代,后被清軍沿用,分為欄墻和城墻兩部分,欄墻用黃土和卵石壘成,高三、四米不等,從天山余脈的山腳下往東延伸到木扎提河畔,只在中間留出一條道路可供通行,這便是夏特古道,這里也是憑險拒敵的理想場所。

欄墻南側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城墻殘高不足兩米,能清晰看出原來規模,緊鄰它的是庫爾干村,兩者已經連在一起,許多村民的房屋就建在遺址內,破城子因此又稱庫爾干古城。

“庫爾干”在維吾爾語中是“城堡”的意思,這也表明了它的功能。絲綢之路新北道開通前,這里是連接天山南北的唯一通道,站在城垣之上遙望古道深處,可以想見昔日兵車轔轔、駝鈴陣陣的盛況。往來戍卒和商賈在這里補充給養,短暫歇腳后繼續奔波于絲綢之路上。

夏特古道地形圖(張佳供圖/圖)

巧合的是,在“扁擔”另一端,夏特牧場附近同樣有一處遺址——細君公主的墓和雕像。兩千年前,她和另一位解憂公主奉命和親烏孫,幫助漢朝牽制和瓦解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這期間,漢軍攜漠南、河西、漠北三戰之勇繼續西進,最終將匈奴驅逐,穩固了帝國西部邊疆的秩序。

從某種意義上講,細君公主也在流放之列。她本是劉漢宗室,受父親謀反牽連被貶為庶人,后來被定為和親人選。在她之前,除了博望侯張騫,還沒有漢家兒女到過這里。細君公主故去后被葬在西域,兩千多年來,始終朝著東南方向遙望長安。

一邊是執戈的甲士,一邊是柔弱的臂膀,破城子和細君墓,成為夏特古道最獨特的印記。

古道北端的細君公主雕像(張佳/圖)

過破城子后逐漸進入天山腹地,古道向左右分出多條山口,其中兩條分別通往中、吉(吉爾吉斯斯坦)邊境的托木爾峰和中、哈(哈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