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讀大學?歷史的進程與個人的強大更重要丨快評
大學擴招對不對,不能從“人力資本投資”理論本身找答案,而只能從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的角度看:市場能夠容納,就是對的;市場不能容納,就是錯的;市場過去能夠容納、現在不能容納,那就是過去對、現在錯。
大學最重要的功能,并不是學到什么,而是信號功能、遴選排序功能。高考的本質,是對學子進行智力能力上的遴選與排序。
責任編輯:辛省志
今年高考人數達1291萬,又一次破歷史紀錄。作為對比,2022年高考人數為1193萬人、大學招生人數為967.45萬人;大學畢業生為1076萬人;考研人數為457萬人、教師資格證報考人數為1144.2萬人、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為212.3萬人;最后,新生兒出生數量為956萬人。這些數字對學子與家長來說是很好的參考。
社會上,關于“知識能否改變命運”“讀大學還值不值得”的討論,越來越熱烈。有必要思考一下:我們為什么要讀大學?
一個直覺的答案是:人力資本投資。例如,偏遠地區的貧寒學子走出大山、讀了大學,在大城市工作買房、結婚生子,實現了“階層躍遷”。能找到海量這樣的例子。最近大火的北航教授桂海潮,才36歲,以載荷專家身份于2023年5月30日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他就是從云南施甸縣的大山通過讀書走出來的,一路走到了北京。
看起來,“上大學作為人力資本投資”是成立的,令你獲得更多更好的知識、技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