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來襲,鄉鎮衛生院如何應對?
“正如專家預測的,半年后,新一波疫情又來了。和冬季那波高峰不同,總體來看,目前‘陽了’的患者癥狀跟普通感冒差別不大?!?br />
“新冠疫情期間基層衛生機構面臨的極端挑戰暴露出了我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不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br />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江蘇徐州睢寧縣官山鎮衛生院內,護士為患者輸液
2023年5月以來,社交媒體上出現了許多關于“二陽”的討論。
5月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表示,根據多方面材料判斷,4月底、5月初有一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小高峰;同時基于seirs 模型的預測,2023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發生在6月底,約6500萬每周。雖然整個5月,中國疾控中心都沒有更新“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但據北京疾控周報發布的數據,截至5月28日,北京新冠病毒感染的報告發病數已連續5周位居法定傳染病首位。而自2月21日到4月23日的此前10周,居首位的一直是流感。
5月18日發表于財新網的《“首陽”“二陽”增多,不用太緊張》一文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介紹稱,“二次感染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二是在第一波疫情中感染過的人免疫力逐漸衰減,出現了二次感染?!?/p>
5月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對新冠二次感染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表示,一般人群二次感染后的癥狀普遍較輕,病程較短,轉陰時間較快,但一小部分患者仍有疾病進展風險。對于高齡老人、沒有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的基礎病患者等重癥高風險人群,還是要重點做好防護。
國內以縣醫院為中心,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所)為基礎,構成了農村的三級衛生保健網。2022年底,由于防疫政策轉向疊加春節返鄉潮,以鄉鎮衛生院為代表的基層醫療系統一度承受了巨大的防疫壓力。鄉鎮衛生院作為連接村衛生室(所)和縣醫院的樞紐,對醫療緩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面對新冠疫情的第二波疫情,鄉鎮衛生院如何應對?鄉鎮衛生院在歷經三年多的疫情“大考”后有哪些變化?要做強基層醫療,亟待哪些變革?帶著這些問題,《南方人物周刊》近日采訪了一位來自江蘇省某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震。
江蘇某鄉鎮衛生院醫生:患者癥狀跟普通感冒差別不大
上波疫情高峰過后,我們門診一直也會遇到散發的“陽性”病例。但5月初起,能感覺到新增的“陽性”病例明顯多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意料之中。業內專家有過預判,隨著新冠病毒發生變異,6個月后會慢慢出現二次感染,但感染者比例會下降許多。
說起上波冬季疫情高峰,我所在的衛生院真是打了場硬仗。那段時間,除非被感染,醫生是沒有休息的。鄉鎮衛生院的醫生都有全科醫生證。白天我一般在內科坐診,晚上就在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