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乳業創新大會上 席剛說了什么?

席剛看著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在與媒體私下交談時,他不由笑嘆“做消費品這條路真的很累,但越是困難,越要展現我們新乳業的活力”。

此時,人群中傳來一句低吟:“艱難的路,才是上坡路”。

“一個企業的成功或失敗取決于它的創新能力,特別是在當前從舊系統到新系統的過渡階段?!?/p>

聚焦中國乳業,短期看,自去年以來,奶價下跌等因素,導致2023年上半年整體進入總量過剩階段。長期來看,乳業結構調整亦進入“深水區”,產業效率有待提升、資本整體持謹慎態度,備受關注的ESG“風口”。

中國乳業的前路,究竟該如何走?

作為我國近十余年來發展最具特色的乳企,新乳業在近期給出了答案。

“燈塔”亮了

2023年5月31日,敢為人“鮮”“新”意盎然——新乳業2023年投資者大會暨創新大會在成都召開。

會上,新乳業董事長席剛在以“強鮮基 奔卓越”為主題的演講中,給出了企業在不確定性加劇的行業環境下,如何保持增長的答案,即:要用卓越的產品和卓越的運營來贏得卓越的回報。

在席剛看來,該“卓越等式”的最“優”解法,可歸納為四句話:

“做強低溫、價值引領”

“科技加持,體驗為上”

“內生為主、并購為輔”

“分布經營、區域深耕”

誠然,席剛給出的16字方針,也將是新乳業未來5年戰略精進的主旋律。

在席剛公布上述戰略后,與會的不少投資者直言:“感覺心里有底了!”

投資者的樂觀情緒并不難理解,世界排名第一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認為:“實現企業的有價值的增長,是企業家的天職,是評判商業領袖成敗的標準”。

若以“價值增長”為標準,新乳業堪稱行業“燈塔”。

用最直觀的數據說話。

自2019年上市以來,新乳業每年收入保持著雙位數增長,并在2022年成功進入“百億乳企俱樂部”。

數據顯示,2022年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100.06億元,同比增長11.5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62億元,同比增長15.77%。

在乳業總量過剩階段的2023年,新乳業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21億元,同比增長8.84%;歸母凈利潤6108.15萬元,同比增長40.56%,扣非后凈利潤同比增長115.57%。

近幾年來,新乳業的增長速度,一直都持續跑贏大盤,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從資本回報的角度分析,2022年,新乳業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期增長16.67%。在去年股市低迷的背景下,新乳業給予投資者正向收益,是十分稀缺的。

能在行業巨頭占據行業半壁江山的背景下打破固有格局,實現價值飛躍,屬實不易。但其“燈塔”地位的更深層次考量,則在于成長路線。而繪就這條路線的企業家,正是席剛。

根據乳業分析師宋亮的觀點,2010年是中國乳業走向消費持續增長,高端化發展的起點。

2010年,席剛出任新希望乳業總裁,并正式提出“鮮戰略”,大力擴容sku,將重心放在低溫市場,由此開啟了新乳業的騰飛之路。席剛上任4年,新乳業營收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24%。

2015年,在席剛的帶領下,新乳業開啟了二次并購擴張,接連聯姻蘇州雙喜、湖南南山、山東朝日綠源唯品,2019年上市后并購澳牛、寧夏夏進、一只酸奶牛、入股現代牧業、……打造出覆蓋西南、華東、華中、華北、西北等區域的戰略版圖,實現了乳企聯合艦隊的蛻變。

簡單梳理后會發現,新乳業的成長路線,完全區別于“傳統乳企”。

“新乳業式”發展路線,類似錯位競爭。在大多數傳統乳企仍在“老路”上“內卷”、“堵車”時,新乳業已實現了“換道超車”,從而在成長速度與爆發力層面領先于行業平均水平。

這即是新乳業能被稱為“燈塔”之因。

燈塔,即能在黑夜中,為迷茫的船指引方向。

在行業進入新發展階段的背景下,繼續依靠傳統乳業的模式前進,大概率將舉步維艱,唯有看清行業整體發展趨勢,才能避免“觸礁”。而席剛這四句話,則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

那么,這四句話,究竟有何深意呢?

“低溫”生命線

任何創新都不是“空中樓閣”,而要在繼承基礎上發展。某種程度上,繼承與創新的相互關系類似“互補原理”。

席剛提出的“做強低溫、價值引領”策略,則正是起到了這一“承上啟下”的作用。

正如前文所言,低溫,是新乳業從幾十億走向百億,從區域走向全國的立足點。不夸張的說,沒有2010年制定以低溫為抓手的“鮮戰略”,便沒有新乳業的今天。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新乳業將“做強低溫、價值引領”作為下一個五年的定調策略,核心原因,即在于低溫市場,仍擁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凱度消費者指數北方區總經理趙暉指出,2023年1-4月新鮮牛奶的銷額同比增速達到7.4%,受到年輕和高收入家庭青睞,契合當下快消品市場的機會點,在滲透率提升、價值創新、渠道拓展等因素驅動下將取得長足發展。

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張養東也在會上表示:“像低溫鮮奶在奶業的發達國家占比超過90%以上,在我們國家還不到20%,所以低溫鮮奶在我國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市場潛力巨大,我們也堅信新鮮也是中國未來一個很重要的發展方向。投資新乳業肯定是戰略性的正確選擇”。

澎湃的市場活力,成為席剛在會上所言“我認為要堅定不移地去做強低溫,實現低溫的價值引領,真正能夠為我們的投資人、客戶、員工創造價值”的大前提。

可見,新乳業在短期,中期,甚至長期,都會將“低溫市場”作為核心發展賽道。

當然,“低溫”的前綴,是“做強”。

就像“做蛋糕”與“切蛋糕”。一般情況下,將某個賽道,或者某個產品的規?!白龃蟆?,往往很容易。風口加持下,誰的資本實力越強,速度就越快。

但要“做強”,比拼的則是內功,是發展質量。因為金字塔尖的“寸土”,往往只能承載為數不多的玩家。高質量者,才能分到最大份額的“蛋糕”。

激烈的競爭之下,新乳業敢于提出“做強低溫”,底氣在于其在低溫賽道已經搭建好的堅實壁壘。

2022年,新乳業低溫鮮奶同比增長超15%,全國份額已實現23個月持續增長,市占率超過10%。低溫酸奶在行業整體下行的環境下逆勢突破增長。

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朝日唯品鮮奶的家庭消費全國銷額近一年的增長率達到288%,今日鮮奶鋪、24小時黃金營養乳近一年的家庭消費全國銷額增長率分別達到302%、86%。

同時,新乳業還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全國首款“只賣當天”的有機鮮牛乳——24小時鮮活有機鮮牛乳。

據介紹,該產品選用專屬有機奶源,采用嚴苛有機生產標準和國內領先的72℃、15s低溫巴氏殺菌工藝,富含有3.6g/100g優質乳蛋白和15倍免疫球蛋白。同時每一盒產品實現一盒雙碼,從牧場到餐桌全程可溯源,可精確看到每一盒產品的灌裝時間、有機認證等相關信息。

從此看,新乳業目前已經具備了“做強低溫”的關鍵要素,完成目標只是時間問題。而讓低溫產品實現“價值引領”,新乳業亦有著一套獨特的方法論。

新乳業總裁朱川認為,一方面,新乳業將圍繞“極”質新鮮的用戶體驗建設系統流程和能力,以供應鏈的“鮮”、產品和品牌的“親”、消費場景的“透”,來時刻滿足消費者對新鮮營養的需求,推動以“24小時”系列產品為代表的高品質鮮奶產品未來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不低于20%。

“另一方面,新乳業將推動各子公司進行線上、線下渠道有機融合,將訂奶入戶、形象店、自主征訂、電商等D2C業務作為渠道增長的第一引擎,推動2027年D2C業務規模占比達到30%,提升更新鮮、更便捷、更貼心及更樂享的用戶價值”朱川說到。

通過朱川的觀點不難發現,“效率”是新乳業的實現低溫產品“價值引領”的生命線。通過上述舉措,新乳業將持續提升效率、精益發展。與之共振,產品新鮮度、供給范圍隨之不斷提升,成長價值亦會持續上揚,有望對投資者產生持續的吸引力。

“非傳統科技型乳企”

2023年,ChatGPT迅速崛起,成為了一股席卷全球的熱浪。商業行為,甚至整個人類行為,都將因此產生巨大改變。

新乳業的定位,正與科技浪潮“暗合”。作為一家“科技型乳企”,新乳業未來5年將對科技更加重視,這并不難預測。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做?

會上,新乳業提出了一個市場化的新思路,宣布成立“分子力量”公司,推動研發機制升級,并通過與國內一流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將“產”、“學”、“研”環節重新捏合,形成一套新體系。

據了解,分子力量公司,是依托乳業科技研究院新成立的一個生物科技平臺,其內核是基礎科研驅動的成果轉化和科研服務?;A科研將聚焦在生物科技領域,圍繞生物發酵、蛋白質化學、代謝組學等方向開發研究,圍繞研究的成果開展工業發酵劑、食用乳酸菌、功能性配料,提供原料的生產到產品輸出一體化的科研服務。

從2022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新乳業的“產”、“學”、“研”融合,已初現成果。2022年企業自有菌種庫菌株數量超過1300株,自繁胚胎實驗室投入使用,復合酶體系創新工藝技術、異型發酵乳酸菌代謝途徑研究、乳質構重建關鍵技術研究等多項基礎研究均取得顯著進展,并陸續投入“初心”“酸奶生‘汽’了”“云朵慕斯”等產品研發應用。

為實現席剛“兩手抓,兩手都硬”的“死命令”,在生物科技之外,新乳業在“數字科技”的投入同樣不遺余力。

根據新乳業首席運營官付永猛的解讀,新乳業的數字化愿景和方向非常明確:以客戶為中心,提升客戶價值為導向,在營銷供應鏈和食品安全領域,通過數字化變革提升運作管理能力,實現開源降本和提質增效。

對于數字化項目推進公司“3232”戰略,即三年時間,圍繞體驗至上、云筑底座兩大原則,在用戶價值、食品安全、大供應鏈三大領域,發揮技術應用與數字化運營兩大能力,奠定公司基礎數字化能力,助力公司業務與價值雙增長。

這一戰略層面的變革與創新,已經實現了量化。

以奶源管理為力,2022年,新乳業在持續推進數字化牧場建設,啟動與亞馬遜合作的智慧牧場AI 共創項目后,成母牛單產同比提升0.5噸/頭年。

在供應鏈方面,得益于科技創新,新乳業308新鮮供應鏈(訂單3小時、0點罐裝、8點產品送達終端),從源頭的鮮活購到訂單系統,到UPS平臺優化都是支持新鮮供應鏈的打造,包括在組織流程方面也建立了PMC部門拉動整個供應鏈的管理。

以成都市場為例,5800多個終端網點,160多輛運輸車輛,配送網點30多個,每個網點配送的時間是10分鐘,目前近四分之三的網點實現了8點產品送達終端,如此龐大的運算體系,無疑離不開強有力的數字化管理系統支撐。

“科技是創新的一把鑰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開創新之這道門”。從“起點”牧場,到“終點”交付,新乳業已經做到了產業鏈條環節的“科技全覆蓋”,這也大大加強了用戶對新鮮的“體驗度”。

這種“體驗度”很難用某個指標形容,但席剛這套“產業+科技”的模式,卻對“體驗度”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提升。

作為一家“非傳統科技型乳企”,或許新乳業這條研發“進度條”在發展到99%時仍未掀起水花,可到了100%的質變“拐點”時,給行業帶來的改變將難以估量。

“在生物科技上的努力不一定見效,但只要持續努力,就能建立起競爭門檻?!睂Υ?,席剛堅信不移。

并購VS內生

“內生為主、并購為輔”與最后一句“分布經營、區域深耕”可謂一脈相承,前句是指宏觀增長策略,后句是指組織架構和運營模式。

席剛在此次會上提到:“新乳業過去是靠并購一點點發展起來的,并購一直在是新乳業增長的主要動力,我認為在未來五年我們要做一些調整和轉變,我們要堅持內生增長為主,并購為輔?!?/p>

歷經三年疫情,乳業市場競爭強度不斷加劇,整個行業增長進一步放緩??膳c此同時,行業里也涌現了很多新生品牌,甚至在疫情期間逆襲增長。

基于上述市場現狀,席剛得出結論:乳業擁有很好的內生性的結構性機會。與橫向并購相比,在高質量發展階段,采取“縱向深挖”的方式,是更為穩妥的。

席剛提到,投資者也比較關注,新乳業的區域品牌在主要城市,比如成都、昆明的主城區市場份額都不錯,但是在下沉市場會存在空白點,這也是新乳業目前的痛點之一。因此未來新乳業也會在區域深耕上尋找更多的增長空間。

朱川也表示,未來新乳業將對同類企業的水平并購非常慎重,會保持關注新興的乳品品類及產業鏈上的關鍵價值點企業?!肮芾韺訒σ愿鞍熏F有的10多家并購公司整頓、協同??傮w上講,成長空間比較大,值得我們花時間去突破”。

按照產業鏈劃分,從上游的現代牧業、澳亞,到中游的奶尋,再到下游的一只酸奶牛、達芬奇等等,新乳業構建的一個創投生態已經鋪開。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乳業已有66家控股子公司、15個主要乳品品牌、16家乳品加工廠,以及13個自有牧場。

站在更加宏觀的視角,盡管并購是全球通用,實現規模躍升的最佳途徑,但縱觀全球TOP5的乳企,均有極強的內生孵化能力。

若新乳業想成為中國的雀巢、達能,這一步至關重要。

而在新乳業長期并購過程中,所凝聚的成熟綜合賦能方案,對“內生”增長可謂大有裨益。在整合之中,新乳業已經找到了內生增長的協同“節奏”:

根據2022年財報,新乳業多家子公司在疫情之下,仍保持了強勢增長。寧夏夏進在以“零”磨合完成并購后,主營業務和經營業績持續穩定增長;

湖南南山2020-2022 年連續三年收入、利潤實現快速增長;

唯品乳業2022 年自有品牌收入同比增長 50%,成為引領國內高端乳品市場的一匹黑馬。

……

多數加入新乳業“大家庭”的企業都實現了價值躍升,這也是新乳業挖掘“內生”動力的開始。當協同增益的“飛輪”速度越來越快,更大的內生價值也同樣值得期待。

“一團火”與“滿天星”

不可否認,受經濟、消費、觀念、交通、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區域的企業無法做到“齊頭并進”,“有快有慢”才是穩健發展的常態。

而在新乳業的子公司中,位于山東萊陽的唯品牧業、以及位于青島的琴牌乳業,已經先行一步,推開了乳業的趨勢大門---綠色低碳。

對乳業來說,碳排放問題是塊“難啃的骨頭”。據悉,乳業的碳排放貫穿于研發、養殖、收獲、加工、分銷、零售到儲存的層層環節。

體量越大,擔當越大。作為大型乳企,降碳既是新乳業的責任,也是義務,更是其可持續發展、永續經營的大前提。

在此次大會上,新乳業便與國家認證認可技術研究中心共同發布“新乳業零碳乳業行動計劃”。

據透露的兩家子公司的“綠色數據”顯示:在綠色能源方面,唯品牧場在光伏發電、回收沼氣發電替代了電年均檢排量超過1.4萬噸二氧化氮當量。琴牌工廠改造污水處理系統回收甲烷年減排約250萬噸二氧化氮當量,牧場230萬噸二氧化氮當量。

上述兩家企業能否“先富帶動后富”、發揮示范效應?新乳業信心十足。

會上,新乳業黨委書記及董事會秘書鄭世鋒宣布,通過全產業鏈低碳煥新,2023年率先發布零碳產品,2030年爭創“牧場+工廠”的零碳模式,強度較2021年每公斤乳品碳排放下降近25%,實現運營碳達峰,2050年在推廣零碳模式同時,推動上游飼料產業低碳轉型,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的行動目標。

站在ESG角度,新乳業的責任承擔也是“面面俱到”的。除碳排放導致的環境問題“E”(Environmental),新乳業在可持續發展中的“S”(Social即社會)、“G”(Governance即治理)方面同樣出色。

在“S”方面,新乳業“希望有你”公益活動持續12年,每年為360萬兒童送去溫暖和關愛;面對地震,新乳業第一時間馳援一線,捐贈物資,確保社區民生保供“最后一里”;充分發揮產業鏈優勢積極履責,2022年幫扶3萬戶人,投入2.7億元,助力鄉村振興。

同時,新乳業還培養了3名“濯錦工匠”、2名“成都工匠”;1人獲得 2022 年四川省五一勞動獎章和2022年“四川省十佳五一巾幗標兵”稱號,與產業鏈條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贏成長。

在“G”方面,2022年,公司共計召開董事會6次,審計議案33項;監事會5次,審計議案16項;股東大會3次,審計議案17項。其中審計委員會共召開4次會議,審計議案18項;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共召開2次會議,審議議案2項。

上述優異表現,是新乳業ESG實踐的“因才施策”的成果,也呼應新乳業獨特的發展哲學。

不同于“一個決策打天下”的傳統乳企,新乳業能夠在靈活的內部組織架構中,因地制宜,為不同區域的不同企業,匹配更為適合的決策,真正做到分布經營,并持續深耕。而當新乳業面對新的環境變化時,這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子公司,又能通過長期以來的價值傳遞,迅速擰成一股繩,形成強大合力,進一步提高了新乳業的經營穩定性與持續性。

聚集起來是實力灼灼的“一團火”,分散看是把握各自發展節奏、熠熠閃光的“滿天星”。差異化管理思路的滲透,讓新乳業經營層面的協同發展更穩、更優。

2022年8月,新乳業作為唯一的中國乳品企業,連續第三年榮獲中國卓越管理公司(Best Managed Companies, 簡稱“BMC”)榮譽。

據彭博數據顯示,在投資者需求、政府監管和社會壓力的推動下,到2025年ESG資產規模預計將超過53萬億美元。對于準備實施ESG的公司而言,這一加速趨勢使得企業在數據、監管、報告和影響力等方面都面臨重大挑戰。

隨著ESG在投資決策中愈發重要,投資者對企業透明度的要求逐步提升,踐行ESG理念已成為商業社會和資本市場的新共識,作為“價值篩選器”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在ESG披露與實踐都走在前面的新乳業,有望被更多投資者關注。

從“大樹”到“森林”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中國乳業的前路究竟該如何走?

盡管席剛已經給出了新乳業的答案,可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資源稟賦、不同的商業基因,都注定企業不能單純依靠“拿來主義”。

不過,這并不妨礙行業探索新乳業的創新密碼:“永不滿足”。

“分紅可以再多一些”、“乳品碳排放可以再低一些”、“負債再降一降”......在新乳業管理層提出了一系列目標后,席剛總想著做的更好,哪怕只好一點。

席剛坦言,“我相信只有高壓驅動下才會讓管理團隊創造奇跡,我相信在未來五年我們乳業團隊一定能夠實現更高的目標”。

作為新乳業的這艘巨艦的“領航員”,席剛深知,“高標準、嚴要求”之外,創造奇跡的更關鍵要素,是讓所有人敢想敢干。

席剛認為:“我們自己的風格是鼓勵團隊首先要敢做、敢屢敗屢戰。這個前提是公司層面不以成敗論英雄。如果純粹以結果論英雄的話,誰敢做創新呢?”

試錯,是創新的源泉,也是可持續機制的形成樞紐,其奠定了新乳業在行業發展新階段“綻放異彩”的核心邏輯。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制定發布了《 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計劃采取九項措施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提高奶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這對加速乳業復蘇,甚至結構性機會擴容,具有積極意義。

13年來,席剛和他的新乳業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贏得了消費者、投資者甚至整個行業的尊敬。在新乳業已經成長為“大樹”之后,如何繁衍成一片“森林”,將是新乳業團隊要面臨的新問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