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交收益反哺國內,印度在政治關鍵年的盤算丨智庫視點

印度的大國戰略,已經從大國平衡戰略向大國主導戰略、大國塑造戰略的新方向發展。

這些都體現出印度的大國雄心,以及以外促內、以外交收益反哺國內支持率的政治考量。

責任編輯:姚憶江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日,印度新德里,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視覺中國/圖)

2023年,是印度的政治關鍵年,印度各政黨都在沖刺,為明年的大選做準備。

傳統上,印度領導人主要關注國內問題。但2023年不同,既是印度大選的前哨戰,也是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高光之年。不久前,印度被聯合國官宣,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印度還將主辦G20峰會。所以,今年印度的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外交領域。印度政府試圖通過謀求更高的國際地位,來反哺國內政治行情。

印人黨受挫

地方選舉形勢對印度人民黨(BJP)不利。2023年,印度將有五個邦進行邦議會選舉。選舉結果一般被視為將于2024年4-5月舉行的印度大選的風向標。

在五邦選舉第一個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的選舉中,在該邦執政的印人黨大敗,只獲得224個席位中的66個席位,減少38個席位。印度國大黨(INC)則獲得135席,增加55席,獲得單一政黨執政的機會。

這是印人黨近年來一次罕見的政治挫折,失去了在印度南部最后一個有執政地位的邦,被普遍認為是明年大選前的一個風向標。這至少表明,明年的印度大選中,印人黨雖然有機會繼續是第一大黨,但能否維持單一執政的地位存在不確定性。

地方社會安全形勢面臨挑戰。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發生大規模族群沖突,已經導致至少71人死亡。5月3日開始,曼尼普爾邦部落發生沖突。印度政府向沖突地區派出近萬名軍人、準軍事部隊和中央警察部隊維持秩序,并實行宵禁等緊急措施。這次沖突主要是以印度教徒為主的梅泰人(Meitei)與以納迦人為主的基督徒之間的矛盾所致。這雖然不是國家統一與分裂之間的斗爭,但也顯示出印度地方治理能力的薄弱。

印度外交盤算

一是,主辦G20是印度在2023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