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月皎皎兮入文林

“許多過往的人事歡愁,
必然是我親身經歷過、感動過、思考過的……
如果這些文章偶然也能引起讀者你的關懷與共鳴,
那么你便也是我無聲交談的對象”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林文月(左)與臺靜農(右)夫婦(資料圖/圖)

“我用文字記下生活,事過境遷,日子過去了;文字留下來,文字不但記下我的生活,也豐富了我的生活?!?/p>

美國當地時間2023年5月26日上午9時,中國臺灣作家、學者、翻譯家林文月于加州奧克蘭家中溘然長逝,享年90歲。其子郭思蔚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遵從不急救、不開刀、不插管的囑咐,母親在家中安詳辭世,“看著媽媽清瘦但仍然平靜娟好的臉孔,也希望母親此去永無苦痛,還可與故親團聚,更能和您嫻熟的陶(淵明)、謝(靈運)、紫式、和泉飲觴論文?!?/p>

林文月是頗具傳奇的“學者型作家”,曾以“三支健筆”風靡華語文壇。退休前她長年任職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專研六朝文學,出版了《謝靈運及其詩》《澄輝集》《山水與古典》《中古文學論叢》等學術著作;教書治學之外,她又以清暢筆意敘寫世情風物,先后發表《京都一年》《讀中文系的人》《交談》《擬古》《飲膳札記》《人物速寫》等多部散文集;而她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日本文學翻譯家,上世紀70年代筆耕數年譯注《源氏物語》(被學界認作目前最優秀的中文譯本之一),此后又相繼譯注《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等日本古典文學名著,其靈秀雋永的譯本已成經典。

林文月曾將寫作喻為“無聲的交談”,每寫完一篇文章,往往覺得心力交瘁又躊躇滿志,“完成了一場與自己的熱烈交談?!比缃?,她擱筆休息了,但傾談并未終止——“許多過往的人事歡愁,必然是我親身經歷過、感動過、思考過的……如果這些文章偶然也能引起讀者你的關懷與共鳴,那么你便也是我無聲交談的對象?!?/p>

屐聲櫻影“游于譯”

2009年暮春,年逾古稀的林文月曾在女兒郭思敏陪同下來上海尋根,時逢大陸剛出版她的散文集《三月曝書》。這位低調的“名門閨秀”受邀步入地鐵站旁的季風書園,端坐于陰幽狹仄的走廊書吧,淡妝溫雅的林文月娓娓道來自己大半生教書、寫書、譯書的學人之路。

“人生是一場直覺。我始終都是靠‘直覺’。然而‘直覺’之外,其實是有所準備的,只是自己當時不那么清楚?!?/p>

林文月形容自己“不那么清楚”時頗為謙虛,略帶閩南口音的普通話里,她甚至夾了個地道軟糯的滬語詞“莫知莫覺”(常指反應遲鈍)。

“上海江灣路,是我童年記憶所系的主要空間。我在那里出生。小時候,外祖父常帶我一起去虹口公園散步?!?/p>

林文月1933年生于上海租界,外祖父是有“臺灣太史公”之稱的連橫(字雅堂),表弟是國民黨原黨主席連戰?!耙淮号f夢散如煙……青山青史各千年?!边B橫畢生以筆為劍,辦報、寫詩、著《臺灣通史》,是一代文史大家,林文月后來考入臺大中文系,師從臺靜農等名家,畢生治學著文,可謂承繼了外祖父的遺志。連橫百歲冥誕年(1977),林文月撰成《青山青史:連雅堂傳》,以外孫女的角度摹描出一代耆儒的傳奇身世。

“1936年6月,外祖父去世時59歲,我3歲。越兩月,舅母趙蘭坤在西安生下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