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地圖之上海:撒明天的種子,忙后天的事

敢于投“大錢”。全國研發投入超10億的公司共301家,上海占據78席。這一數量高于北、廣、深。

三十多年來,五家公司具備了極強的產業園運營經驗和能力。為了吸引新興產業企業,它們不僅做產業孵化,還做了很多“拿著錘子找釘子”的事。上海這種“大政府”做法帶來前瞻性的產業,更創造了“上海速度”。

充分了解自身稟賦,敢于堅守,敢于投入,積蓄力量。上??苿撃芰σ肜^續突破,必然要先實現人才的突破。

(本文首發于2023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豐雨

2023年5月28日,上海浦東機場,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商業執飛,萬眾矚目。

滑翔,加速,一躍而起。如同上海市默默耕耘的航空產業鏈,蟄伏蓄勢15年,直到此刻才出現在人們面前。

在過去數十年里,上海是國際先進生產要素資源的輸入通道和交換窗口。這使它多年來位居全國GDP榜首。在此期間,與之競爭的城市不在少數,而且看起來它也曾經在上次的互聯網大潮中落后過,但它卻從未真正被超越,反而總能在原有產業基礎上長出新勢能。

上海如何積蓄力量以提前培育“未來產業”?基于注冊地在上海市的567家上市公司(截至2021年底)和上海產業發展格局,我們試圖尋找上海經驗。

城市稟賦:產業布局“大而全”且賺錢

“北上廣深”一直是一線城市的代名詞。因央企集群的存在,北京在上市公司數量上領先于其他三座城市,上海上市公司數量即便位居第二,也比北京少了121家(去重后)。

但在行業覆蓋度上,上海則處于全國第一的位置。結合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統計局對國民經濟行業的劃分,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將中國經濟行業分為47類。上海覆蓋了其中的41個。這和上海產業起步早和布局完善有關,也意味著上海有挖掘更多產業潛力的可能。

在上海564家(去重后)上市公司中,民營企業占比在六成以上。但在營收總量上,上海和北京一樣,都是國企“挑大梁”。在這一指標上,唯一不同的是深圳。

在上海上市公司分布的熱門行業中,醫藥制造業數據領先。這是上海在醫藥行業多年布局的結果。尤其是位于浦東的張江高科技園區,三十多年來堅持培育生物醫藥產業,如今已經成為“張江藥谷”。

同時,上海在金融業也有自己的區域特點:北京的金融業多為國有銀行和券商。

而上海的金融業則多為民營公司探索的綜合金融。這和上海離資本市場更近密不可分。

一座城市的創新發展離不開“賺錢”。只有“賺錢”才能夯實產業基礎,并形成龍頭帶動。上海有10個行業的企業平均利潤超過10億。這些行業也伴隨著上海數次產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