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稱院士增選中有行賄受賄:應提供相關證據線索、亦當完善院士增選機制
院士增選機制和院士管理模式仍有改革空間,尤其是前者作為院士評選入口,更要做好全過程的信息公開。既然院士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回歸科學性、榮譽性,那么涉及科學和榮譽的部分就要向所有人敞開,坦坦蕩蕩接受公眾審視以及質詢,第一時間進行調查,并在回應中拿出詳實舉證。
責任編輯:陳斌
2023年5月31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啟動。當天,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發布《院士選舉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賄賂上交》一文,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該文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最大的問題在于:本世紀以來,每一輪都有候選人直接拿錢給有投票權的院士?!椰F有院士都知道誰是行賄之后當選的院士……很多學部的現有院士有一些不僅是送過錢,而且其他院士明確知道他/她送過?!?/p>
6月9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王勇對此回應,呼吁“饒議科學”提供其提到的院士增選工作中行賄受賄的相關證據和線索。
饒毅并非第一次舉報院士造假現象。2021年1月,饒毅在個人公眾號上發文稱,他已經實名向中科院第六屆道德建設委員會發郵件,舉報院士裴鋼涉嫌學術不端。當年1月26日,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發表了關于饒毅《正式舉報林-裴(1999)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的處理意見,稱經調查未發現裴鋼論文造假,不再追查舉報內容。
如今,饒毅再次舉報院士增選中有行賄受賄,既然是實名舉報,中科院學術道德建設委員會理應進行調查,但由于饒毅并未點明具體責任人,按常理也須提供更多信息,否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