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口服藥研發“退燒”,Biotech下一個焦點在哪?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結束后,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下一個趨勢在哪兒?制藥企業如何挖掘新的市場增長點行穩致遠?這些問題也成為不少Biotech企業為之頭疼的話題。
近日,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布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綜合監測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發,4月下旬開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趨勢減緩,目前呈下降趨勢。同時,與4月相比,5月發熱門診就診量、重癥和死亡病例有所增加,但總體水平較低,遠低于去年底疫情高峰時情況,重癥和死亡病例以老年人群、患有基礎性疾病人群為主,死亡病例平均年齡79.3歲,其中90%以上為基礎性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5月5日已經宣布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冠病毒感染在我國屬于 “乙類乙管”傳染病,而從監測數據來看,盡管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尚未定型,從原始株阿爾法、德爾塔到奧密克戎,后續還會如何變異依舊不可知,但確診病例中絕大部分是輕癥,如此大概率來說,其毒性會變得越來越輕。
此前在與疫情賽跑中,全球醫藥企業新冠治療藥物在研發、臨床試驗、注冊審批等多個必經環節均明顯提速,使得新冠治療藥物從研發到注冊上市花費的時間壓縮約九成,只有一般情況下新藥研發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為了激勵新冠治療技術的研發,多國針對新冠醫藥相關專利出臺加速審批通路,極大加速了新冠相關專利審查速度,新冠醫藥相關發明專利確權周期較同時期生物醫藥產業整體情況加速三到四成。
而目前,國內獲批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共6款,包括輝瑞Paxlovid(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和默沙東Molnupiravir(莫諾拉韋膠囊)2款進口藥物,以及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君實生物的民得維、先聲藥業的先諾欣以及眾生藥業的樂睿靈4款國產藥物。但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發現,無論是去年底的新冠病毒大規模傳播,還是今年新冠病毒的“二陽”,使用抗病毒口服藥的人群相對仍然較少。
如此,隨著新冠病毒“大流行”進入終結期,全球醫療健康領域的下一個焦點在哪兒?制藥企業如何挖掘新的市場增長點?
賽道 “內卷”
從各家企業發布的數據上也可以看出,新冠口服藥市場已經從前兩年的“狂飆”走入“疲軟”。輝瑞發布的財報數據,2022財年輝瑞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和口服新冠藥物Paxlovid在2022年共實現567.39億美元的銷售收入。談及對2023年的業績預期,輝瑞方面表示,預計2023年Paxlovid收入約為80億美元。由于市場對P藥的需求下降,輝瑞預測全年營收區間為670億美元至710億美元之間,與2022年相比,將大幅下降29%至33%,也將低于市場預期的717.5億美元。
君實生物在6月1日投資者交流紀要中也透露,2023年第一季度,其新冠口服藥民得維(氫溴酸氘瑞米德韋片,VV116)銷售收入為1149.5萬元。這款藥物于2023年1月28日在國內獲批上市。而此前國盛證券分析指出,VV116如在國內獲批上市用于新冠肺炎治療,銷售峰值將超過200億元,項目DCF價值超過700億元,且未計入政府采購、提前備貨及海外市場空間。
對此現狀,有病毒學家分析指出,2022年上半年,陸陸續續的真實世界數據,流行病回溯研究都揭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新冠病毒的感染死亡率已經跟感冒差不多了,常識里,一般不會有人用口服藥來預防感冒的死亡?!拔艺J為新冠口服藥對疫情防控不會起到特別大的作用了,一老一小打疫苗(老人、兒童要打疫苗)才是重點?!鄙鲜霾《緦W家說。
但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企業在加速新冠藥物市場的布局。根據智慧芽數據,目前全球仍有373家企業/機構正進行新冠口服藥產品研發布局,而中國也有40家企業/機構進行新冠口服藥研發。其中,在新冠小分子化藥研發上,針對熱門靶點3CL蛋白酶靶點的研發管線數量最多,而新冠小分子化藥此前被認為有望成為新冠疫情的終結者。
在疫情持續影響、行業變革與競爭加劇的外部環境下,醫藥行業調整已步入深水期。特別是對于前兩年將業務重點放在新冠藥物研發領域的企業,如何破局已經成為一大問題。
對此,開拓藥業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童友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新冠感染的患者,應該盡早使用抗病毒藥物,這樣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載量和重癥風險,也有利于減少新冠后遺癥的發生。不僅僅是老年人或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年輕人也是如此。
因此,在開拓藥業看來,新冠藥物依舊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患者對新冠藥物的需求是巨大的,但企業適當尋求新的市場增長點也較為關鍵。
“例如輝瑞公司的3CL抑制劑Paxlovid在今年一季度的全球銷售額仍達到了40.69億美元。我們公司的普克魯胺已在美國III期臨床試驗中展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蓖阎Q,盡管普克魯胺在中國沒有繼續進行臨床試驗,這也是由于現階段不宜再開設新的臨床試驗,一方面是由于投入問題,開拓藥業目前集中資源需要向皮科管線傾斜;另一方面,在國內已有多款獲批的新冠口服藥物,不適宜加入“內卷”。
尋新增長點
智慧芽方面也分析指出,結合第九版新冠診療方案,規定輕型和普通型患者治療采用中藥,而新冠口服藥和中和抗體,幾乎只用于“高危因素”的人群。這也意味著,目前新冠口服藥的目標受眾的確不多,而目前新冠口服藥賽道布局企業眾多,研發相對集中,要想在日益萎縮的市場中突圍,除了加快研發速度外,積極拓展適應癥(如暴露后預防),開拓海外市場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此,面對日益嚴峻的競爭格局和有限的盈利空間,對于入局不久的國內藥企來說,很可能需要重新評估風險獲益比。有時候,及時止損也是一種明智選擇。童友之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在做暫停新冠口服藥市場布局這一決策時,也是綜合考慮了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影響。
在中國做創新藥,需要思考創新藥的市場在哪里?在童友之看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中國本土市場、歐美市場以及第三世界市場?!坝行┤苏J為在中國開發創新藥是沒有前途,盈利難度很大。很多藥物都是me-too,此類藥物會迫使西方國家同類藥物降價,同時也會對市場形成競爭。雖然這些藥物有很多跨適應癥的使用,但是對于在市場上剛開始取得成功的藥物,隨著后續藥物不斷增加,市場空間將會被壓縮?!?/p>
童友之也指出,醫保方面也限制了創新藥價格的想象空間。因此,創新藥企在中國面臨著雙重壓力,難以找到盈利機會,剩下就是歐美市場或第三世界國家。
“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應該鼓勵創新和具有自己的創新點,而不應僅僅局限于me-too或fast-follow的藥物?!蓖阎畯娬{。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在暫停新冠口服藥市場布局后,開拓藥業的重心開始放在皮科管線,包括KX-826(福瑞他恩)和GT20029(AR-PROTAC)兩款first-in-class針對雄激素性脫發的藥物。從市場空間來看,Frost &Sullivan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雄激素性脫發藥物市場規模約16.9億元,2028年有望達47.3億元。目前全球范圍內獲批用于雄激素性脫發的主要藥物有米諾地爾與非那雄胺,另有福瑞他恩等20余種新藥在研。
“治療脫發的產品在國內市場上具有一定的醫美概念,特別是國內有龐大的患者群體。此外,亞洲人比歐美人更加重視脫發問題,目前市場上沒有完全滿足需求的藥物,因此KX-826和GT20029在中國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蓖阎榻B,在歐美市場也是一樣,美國FDA批準治療雄激素性脫發的藥物只有米諾地爾和非他雄胺兩款,現有的臨床需求未得到滿足,只要藥物好在歐美就有機會獲得批準。
此外,在第三世界國家,每個國家都有需求,上述藥物在市場布局上可以滲透到每個國家,而由于亞洲地區人群更加重視頭發,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和生活作息不規律等,導致脫發問題日益加劇,因此市場需求只會不斷增長。這也是開拓藥業選擇現在重點發展皮科管線的原因。
“任何一款藥物只要在一個市場有需求,就有很好的發展前景。目前FDA批準的現有藥物遠遠不能滿足脫發群體的需求,整個市場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藥物來填補這一缺口?!蓖阎畯娬{。
壯士斷腕背后
據IQVIA數據顯示,從管線數量來看,目前新興生物制藥公司擁有超過4500個處于開發中的產品,占目前在研管線總數的72%,65%的產品為新興生物制藥公司自主研發,7%是由新興生物制藥公司與大公司合作研發。從所屬公司來看,有2624家新興生物制藥公司參與了新產品的臨床開發。大型制藥公司目前占據19%的研發管線。
對于投資人而言,如何從眾多產品管線中選擇最佳的投資標的,篩選出最佳的企業也成為一大關鍵。
在談及選擇皮科領域的原因時,童友之指出,從最初的腫瘤領域到后來研究新冠治療,再到現在重點傾向皮科領域,公司始終專注于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不過,做創新特別是臨床急需的創新產品,除了資金的投入,還有時間的成本。
一方面,從資金投入來看,新冠和皮科管線相比腫瘤領域要少的多。例如,脫發的臨床費用大概是腫瘤的五分之一;另一方面,皮科管線的臨床試驗時間較短,治療脫發是半年用藥,治療痤瘡大約三個月,相對于腫瘤的臨床試驗周期短很多。因此,從資金投入和時間成本兩方面來看,皮科管線要好很多。此外,皮科管線的產品回報是通過走量來實現,適當的盈利空間會疊加。
“無論是做哪一類的產品,我們都聚焦first-in-class,這類產品研發會非常辛苦,但我們會繼續堅定創新戰略,畢竟做創新藥的人總是不死心,不愿意一直去做me-too的產品。雖然me-too的產品更容易成功,但是它未來的價值以及面臨的競爭也會更多?!蓖阎f。
在瞄準賽道之際,當前,中國新興生物制藥公司已到了批量商業化的階段,未來3-5年,在資本市場、產品銷售表現、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等多個維度競爭,也將迎來全面大考?!癇iotech公司在有限的現金流下加強研發投入,市場給公司的估值是非常關鍵的。不斷加強研發投入的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后續商業化運營支撐?!蓖阎赋?,通常,公司上市的時候會被要求有多條管線,市場認為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然而,在這樣體量的Biotech公司很難擁有七八個管線。如果將所有已上市、準備上市以及后面梯隊的管線拉出來,再看看中國每年批準的藥物數量,會發現實際數量非常少,所以到后面全是爆雷。有一些藥物即便被批準了,也沒有市場,還有一些藥物就是失敗?!蓖阎f。
盡管現在市場逐步回歸本源,但真正被市場認為具有估值的產品實際上很少。有時候,為了順勢而行,Biotech公司只能放慢腳步。在有限的現金流下,公司需要平衡資源,以避免資源浪費和投資風險的增加。當然,重點和有希望在商業化方面獲得成功的項目公司需要全力去投入。
如果想要在商業化中獲得成功,合理的商業化策略是關鍵。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在臨床試驗能力和人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然而,整個市場環境和競爭的切入點越來越難。在童友之看來,最主要的挑戰在于支付制度的改變。如果支付制度不能改變,中國的創新藥將面臨巨大挑戰。另外,從公司戰略層面來看,無論是Biotech、BioPharma還是Big Pharma,各有優勢。而衡量公司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價值的實現,而不是單從公司規?;蛘唧w量上來判斷。
“即使是小而美的公司,只要能夠解決市場問題,也是值得被尊敬的公司。大浪淘沙,每個公司都在經歷著這樣的環境,因此不要抱怨,而是要及時調整好方向,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蓖阎畯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