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孩子報復性消費:掏空父母腰包的,是錯誤的教育觀念
認識這樣一位熟人,多少年沒添過新衣服,家庭收入的絕大部分都用于孩子的補課和消費,結果孩子高考失利不說,還養成了大手大腳、頤指氣使的壞毛病??梢?,這種寵溺式育兒方式,不僅坑苦了自身,也害了子女。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不注重對孩子進行品格教育,對孩子不好的品性縱容加默認,卻指望孩子突然有一天“頓悟”,從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變得知書達理、知曉甘苦,簡直是異想天開。
責任編輯:陳斌
杭州蕭山一位媽媽最近發帖表示,女兒高考完當晚提出三個要求:買一部新的蘋果手機、獨自一人去西藏、去健身房。這三個要求讓媽媽崩潰:“敢情這是十八年養了一個祖宗”。在媽媽看來,這些年為了孩子也花了不少錢,光是從初中到高中補課費就花了很多,夫妻倆省吃儉用,連件像樣的衣服都不敢買,女兒為什么不能體諒父母?
這的確是個問題。高考結束后,很多家長都在為子女添置手機和電腦,以及出資給他們旅游或參加其他活動。蘭州晚報近日便報道:苦讀三年的學子們“裹挾”著家長來了一波報復性消費,“后高考經濟”猛掏父母的腰包。
這分兩種情況,一是父母經濟條件優裕,或早就和子女有過約定,對高考佳績進行犒賞,對孩子這幾年吃的辛苦作一彌補;二是在父母經濟條件拮據且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子女橫生要求。
對此,父母按照契約精神履約自不必說,而對于計劃外的要求,則可視情形而定,因為這并不是父母的義務。
根據這位媽媽的傾訴可知,女兒的三大要求也算起意已久,這引發了一場大吵,而媽媽又一次做出了妥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