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如何權衡城市、大學與專業?
現在某些偏遠的985錄取分數還不如一線城市的非985、非211。這背后的道理是,一線城市就業崗位多且充足,大學選在自己將來所準備就業的城市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且大學積累的人際關系也一直能用上。相反,你要是在西北某985大學上學,然后畢業后當地提供不了就業,你不得不去人生地不熟的一線城市去找工作,還不如一開始直接去該一線城市讀書。
責任編輯:辛省志
高考出分在即,接下來,“怎么樣填報志愿”將成為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
因為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目前公眾并不掌握就業與專業關聯度、特定大學特定專業畢業五年后平均收入等量化客觀數據,學子填報志愿有不小的踩坑幾率。如何避免踩坑需要一定的智慧(金錢)?,F在市面上有付費指導,價格達一兩萬,許多家長還是愿意慷慨解囊,足見稍稍消除一下信息不對稱,就可以創造不菲的價值。
假設你的家庭非富非貴、沒有大的背景,只是普通家庭,那么,尤其需要在分數容許的范圍內,在城市、大學與專業之間進行權衡,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以下是個人建議的填報志愿的一些基本原則。
一、就業導向
如果你讀大學的目標是成為大師,喜好某一學科專業,立志為光大學術而皓首窮經,且自己也有這方面的天賦,家人與家境也都支持,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此類就業一般為公立大學、研究所,在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