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想象到現實:兩條絲路不止是貿易通道
古代中國人最終對世界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主要依賴兩條至關重要的路,即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通往東亞大陸之外世界的貿易之路和文明之路,最終幫助古代中國人確定了中國在整個世界之中的位置。
絲綢在貿易中充當交換媒介與價值儲藏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絲綢因為其質地輕、價值高、易陸運的特點,是東西方世界之間最早的國際結算貨幣。
責任編輯:陳斌
對古代中國人來說,他們所生活的東亞大陸這片區域,是一片相對封閉而孤立的地理單元:東方是浩瀚無際的太平洋,以古代人的航海技術來說,這便是已知世界的盡頭;西方是荒蕪的戈壁和沙漠;北方是游牧民族縱橫的蒙古高原,北方以北是農耕民族難以生存的凍土和苔原;南方的中南半島是難以通行的高山深谷和亞熱帶叢林,其中密布著致命的毒蛇和昆蟲,以及神秘的“瘴氣”。
在這個封閉的環境之中,古代中國人對“世界”產生了最初的認識,他們本能而自然地認為,亞歐大陸東部這塊相對封閉和孤立的區域,就是整個的已知世界,即“天下”。而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這個“天下”的中心。
出土于陜西寶雞的西周青銅器“何尊”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的名稱,“天下”的概念隨著古人的認知水平不斷擴大,從黃河流域擴大到整個東亞大陸,而“中國”作為“天下”的中心也隨之不斷變化,從最初黃河流域的中心城邦,變遷成為早期封建制國家的首都,最終變成了“天下中央之國”。
是貿易之路,更是文明之路
而古代中國人最終對世界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主要依賴兩條至關重要的路,即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這兩條通往東亞大陸之外世界的貿易之路和文明之路,最終幫助古代中國人確定了中國在整個世界之中的位置。
極盛于漢、唐的陸上絲綢之路,使當時的中國人認識到在“天下”之外,還有一個廣闊而璀璨的世界。而后起于宋、元、明的海上絲綢之路,則第一次使中國人認識到“世界”是一個球體,并最終確定了中國在這個由經線和緯線構成的世界上,所處的確切位置。
可以說,無論是“天下”還是“中國”,最初都是一個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