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出行服務與品質,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綠色出行2.0

人們的出行需求發生變化,靈活、舒適、安全等因素對出行方式的影響凸顯。這是去年南方周末與能源基金會聯合發布的調研報告《面向零碳出行:城市公眾意識、行為及驅動因素研究》的發現。民眾多元的出行需求與城市緊張的道路交通資源、交通綠色發展之間,沖突和矛盾日益顯現。宜居城市需要哪種出行結構?公眾對慢行的需求與公共交通系統的“效率”“靈活”“安全”“包容”等如何平衡?

2023年6月12日,能源基金會與南方周末在北京共同舉辦“城市‘騎’妙游:我們與城市的出行互動”媒體工作坊,城市規劃領域的專家、媒體記者、騎行愛好者與公眾面對面交流,共同探討上述問題。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高級項目主管林微微,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副所長蓋春英,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北京社區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商業生態工作室聯合創始人、主編孫海燕,鴿子窩車隊代表邱子豪,小紅書博主@張張的戶外時間 先后作了主題演講和分享,并回答了媒體記者及現場公眾的提問?;顒佑赡戏街苣┚幬?、北京新聞中心主任曹海東主持,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管黃瑋作了總結發言。

“城市‘騎’妙游:我們和城市的出行互動”媒體工作坊現場

綠色出行2.0:關注交通精細化管理,提升出行服務體驗

根據世界銀行2022年《中國國別氣候與發展報告》,我國交通運輸業碳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的8%,比例不高,但增長速度最快,達到6%。城市交通也在日益緊張的城市交通道路資源和人口壓力面前,衍生出擁堵、管理等問題。

“電動化并不是解決城市交通低碳轉型的唯一途徑,城市空間有限,道路資源不可能無限擴展,城市品質、宜居性等都決定了綠色出行的重要性?!蹦茉椿饡吞汲鞘懈呒夗椖恐鞴芰治⑽⒃诿襟w工作坊上提出了這一觀點。她梳理了近年來我國城市綠色出行在基礎設施上的努力和成果,城市公交在線網密度、長度、覆蓋率、專用道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越來越得到廣泛重視,但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例如,地面公交整體客運量下降,依托財政補貼的公交服務面臨運營挑戰;一些城市的地鐵線網負荷強度不夠;自行車分擔率在提升,但其中電動自行車出行需求和比例顯著高。

能源基金會低碳城市高級項目主管林微微分享《城市綠色出行2.0版本》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城市綠色出行如何跨過瓶頸期,實現比例穩步提升?林微微認為,進入綠色出行2.0時代,要轉變理念,每一次出行除了出行行為本身,還要關注出行體驗。在綠色出行基礎設施取得長足進步的基礎上,推動多種交通方式高效融合,強化出行服務及出行體驗,提高綠色出行競爭力,引入市場化、定制化、人性化、精細化發展元素,提升綠色出行的品質。

“要高效完成低碳轉型,不能僅以低碳為目標,還要在轉型過程中保障所有人的公平過渡,尤其是加強對弱勢群體權益的保障和增進,實現公正轉型,”商業生態工作室聯合創始人、主編孫海燕在活動上補充,建立一個無障礙的城市公共交通,不僅有助于保障老年人、殘障人士的出行權利,提升社會公平,同時有助于引導現在和未來的更多個體轉向公共交通出行,促進更廣泛的出行模式轉變,創造低碳效益,是社會發展到當前階段的必然選擇。

孫海燕表示,老年人與殘障人群的無障礙出行需要一個復雜的體系來支撐,需要城市交通部門與更多責任相關方進行對話,形成共識。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副所長蓋春英以北京為例,介紹了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的經驗。她認為,首先要加強規劃,繪制藍圖,做好頂層設計,從頂層上確立步行和自行車交通在城市及綜合交通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捌浯我匾曆芯?,制定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的相關標準,來夯實技術支撐。通過技術標準把好的做法和要求固化下來?!鄙w春英介紹,在北京規劃院牽頭研究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標準《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環境規劃設計標準》中,就提出街道空間功能的分配原則是“步行和自行車優先”,街道空間應按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小汽車的優先順序分配路權。此外,她認為出臺意見、頒布條例,通過制度來為步自友好城市的建設保駕護航;付諸行動、狠抓落實,推進規劃實施,這些都是北京的重要經驗。

蓋春英在分享的最后這樣總結“步自友好城市”:北京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規劃建設,從以前的“有而好”到現在的“優而好”,未來要達到想走想騎、健步悅騎的“友而好”的更高目標。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規劃所副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蓋春英分享《北京步行和自行車友好城市發展之路》

公眾騎行需求明顯,專家建議結合目標人群特征提供包容性的設施服務

在多種綠色出行交通方式中,騎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曾被稱為“自行車王國”,90年代后機動化浪潮席卷中國,由此帶來騎行潮的復蘇,也使騎行人群面臨著路權、安全、規范和管理等諸多方面的問題。

近十年來,北京一直致力于改善騎行環境,推動綠色出行。為了解慢行系統對騎行通勤的促進作用,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在能源基金會支持下,以北京市回天自行車專用路為例,開展了“自行車專用路促進低碳出行及社會效用分析與建議”的研究,探索未來騎行通勤的更多可能。

根據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北京社區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的介紹,研究顯示,這條自行車專用路將自行車出行可達范圍擴大了1.5-3倍,每天大概有4000-8000人騎行在這條路上;使用自行車專用路的人中有10%從原本的駕車通勤轉變而來;每一周自專路可以帶來的減碳的效果是4.37噸,平均每天為通勤者節約14分鐘通勤時間,35%原本開車的人認為節省了20到40分鐘通勤時間;有75%的人通過自專路,可以達到他一周的有氧運動的消耗需求。

茅明??偨Y了影響人們選擇騎行的八大因素,包括兼顧鍛煉、距離適宜、基礎設施、道路通暢、路權執法、停車安全等。他也總結了對現有自專路的提升策略:一是增設遮陽和避雨設施,二是強化共享單車管理,三是加強自專路的宣傳推廣。對于整體自行車道路系統的提升策略,他建議通勤性自行車路的距離選擇在3到10公里為佳,加強管理執法保障自行車路權,結合目標人群的特征提供包容性的設施和服務。

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北京社區研究中心主任茅明睿介紹自行車專用路和共享單車的社會效用

目前,電動兩輪車正成為更多人中短距離出行的選擇。從使用端來看,比起私家燃油汽車,兩輪電動車具有較高的減排潛力,有可能成為城市綠色出行的重要方式。

茅明睿及其團隊以昆明為例,還開展了共享電單車對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和對綠色出行作用的研究。根據哈啰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2020至2021年,昆明哈啰共享電單車的日均訂單量峰值增長30倍、日均騎行次數超過5次,彌補了公共交通在服務區域和時間上的限制,在公共交通接駁中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整體評估共享電單車對交通結構的影響和路權挑戰?共享電單車替代出行方式比例最高的分別是步行、公交、網約車/出租車和私人電動車?!泵┟黝?偨Y共享電單車發展的四個關鍵議題,共享電單車助力城市低碳,仍需“最后一公里”的回收管理機制和監管以保障全生命周期的減碳作用。同時,車輛需要可持續且有效的維護機制,不規范騎行問題也需要嚴格監管。面對停放秩序難題,停放運維服務機制與市場化價格監督機制的完善是解決問題的關鍵。茅明睿介紹,共享電單車企業已經實現盈利,這一交通方式市場化的可持續性已經初步得到驗證。

騎行者自白:呼吁加大政策支持,倡導健康、高效、綠色的生活方式

一些熱愛騎行的騎友和公眾也參與了本次媒體工作坊。他們通過親身經歷,反映了許多在騎行過程中的遭遇?!昂芏喙妼β窓嗟男惺挂幏恫惶逦??!焙笫荝.O.T.D.城市騎行社的發起人,他既是一名騎行者,也是一名機動車車主,他提到,“騎自行車的時候會覺得開車的人不守規范,開車的時候又經常覺得騎車的人不守規矩。我覺得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對公眾進行自行車路權的普及?!?/p>

R.O.T.D.城市騎行社發起人胡斌提問

“機動車右轉剮蹭自行車,公交車進站違規侵道,尤其像老年代步車和非標電動車無視交通法規,這些給騎行者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鼻褡雍朗潜本澴痈C車隊的代表,也是車隊里的隊醫,在救助了15名隊友之后,他和隊友們一起總結了當下城市騎行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針對北京目前修建的自行車專用道,他提出了一點建議:“北京市部分騎行綠道與回龍觀自行車高架地面選擇塑膠材料,在騎行時輪胎與跑道之間的阻力較大,騎起來比較累,希望未來自行車專用路的路面能選擇更硬的、防滑的瀝青路面,或者考慮到路面的設計?!?/p>

鴿子窩隊員邱子豪代表騎友分享騎行感受

來自小紅書的騎行博主@張張的戶外時間 則指出了目前國內缺乏自行車專用停車場的問題?!昂芏囹T行愛好者的車價格較高,但整體車身較輕,路邊的很多停車點沒有能夠鎖住車的地方,因此大家常因擔心車被偷而在某些出行中放棄騎車?!彼硎?,如果我們能有更多自行車專用停車場,會更有助于大家騎車出行。

小紅書騎行博主@張張的戶外時間 分享

總結問題后,邱子豪代表騎友們在現場向政府、專家和媒體發出呼吁,騎行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希望未來有更多政策支持城市騎行,加大騎行車道的建設,加強綠色出行宣傳,增加騎行月、騎行沙龍和騎行賽事等活動?!膀T行于我們而言已經不僅僅是出行方式,還具備社交、休閑和娛樂等功能,將騎行也納入騎行小鎮之中,相信會受到騎友們的歡迎?!?/p>

在活動的最后,能源基金會策略傳播高級項目主管黃瑋總結道,公眾出行方式多元化的發展,往往快于城市規劃、法規等的反饋速度,這對城市規劃者提出了挑戰,自由、高效、綠色、包容等多元化的出行需要在探討的過程中促進各方共議,搭建共識,甚至共商解決方案。未來城市公眾綠色出行共識的形成,最終指向還是在于法律、政策法規和社會規范之間如何達致平衡,做到彼此理解和相互約束。

網絡編輯:伊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