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30歲的人選擇立遺囑
誰是更值得我托付的人?我的親友關系會有什么變化?繼承人比立遺囑者先去世怎么辦?繼承人坐牢了怎么辦……對有的人來說,立遺囑既是對自己的家庭及社會關系的梳理和反思,也是對人生意外的推演。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隨著“80后”逐漸成為家庭的中流砥柱、身處多種家庭關系的中心,很多人考慮盡早立遺囑,將財產分配前置化,避免日后產生家庭糾紛。
全國遺囑登記機構的業務量在新冠疫情期間明顯增長,部分原因可能是疫情提升了人們對不確定性的認識和思考。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周建平
父親是在去世兩天后被發現的,鄰居聞到異味報了警。
2023年初,當張明趕到父親家里時,警察正在叫法醫來做鑒定。法醫問張明是否需要做遺體解剖,張明沒多想便拒絕了,他覺得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為父親辦好后事。發現父親的工資卡里沒錢,他依然沒多想,自己掏錢辦了后事。
自父母離婚后,張明和父親的聯系很少。他只知道父親再婚了,但并不了解父親的生活。辦妥父親的后事,張明去銀行查父親生前的銀行卡流水,銀行需要他開父子關系的證明。這一要求也出現在張明去當地的不動產登記中心查父親房子的歸屬問題時。他借口說要買房,想知道戶主是誰,這才得知房子已經不在父親名下。
當張明開始懷疑父親是否非自然死亡時,父親的遺體已經火化了。三個月后,張明到上海見他的朋友王欣怡,說起父親的驟然去世。對父親沒來得及好好告別的人生,他充滿遺憾和心酸:“你可以想象嗎?我爸爸的工資卡里只剩下兩塊錢?!?/p>
“他的意思倒不是想要他爸爸多少錢,他只是希望能還他父親一個公道。他父親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現在還沒有人知道?!蓖跣棱f。數月后,在上海,王欣怡立了一份屬于自己的遺囑。
2023年3月5日,上海,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在崇敬公益志愿服務活動現場為市民答疑解惑
和母親一起去立遺囑
王欣怡38歲,屬于“80后”獨生女,在上海長大、生活,婚后和丈夫選擇了“丁克”,工作和生活狀況都還不錯。朋友張明和他父親發生的事,讓王欣怡堅定了立遺囑的決心,如果自己和母親能擁有一份遺囑,起碼可保證意外發生時,家里的財產不會落入別人手里。
“至少在遺囑的層面,可以做到明明白白?!蓖跣棱f。
2023年發布的《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2年度)》(下稱《白皮書》)對25萬份遺囑進行了大數據分析,其中30歲到39歲立遺囑者約占三成。近年來,“80后”訂立遺囑的人數呈上升趨勢,2022年比2020年增長兩倍?!栋灼凤@示,“80后”訂立遺囑的主要原因是防止財產下落不明和照顧家人。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隨著“80后”逐漸成為家庭的中流砥柱、身處多種家庭關系的中心,很多人考慮盡早立遺囑,將財產分配前置化,避免日后產生家庭糾紛。
社會對遺囑的關注從近年的微博熱搜榜即可見:“90后”三年來立遺囑人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