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的彎路和教訓

在亞馬遜僅僅3年,我已經像一個老人了,背負著一生最強烈的狂熱、傾慕、歡喜、放浪和憂傷,經歷了最難以忘懷的日子,我像百合一樣綻放過,像魔鬼一樣瘋狂過……

“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心態平和,而有了很多錢以后,似乎就開始迷失”

寒冷的冬日

除了“博客教父”的稱謂外,方興東還是互聯網實驗室和義烏全球網的創始人。在經濟危機的風浪席卷而來的時候,方興東最先感覺到了冬的嚴寒。先是博客網裁員,而后是出現欠薪事件。

歷經種種波折,昔日籠罩在方興東身上的光環似乎一層一層被剝離,可這些,只是外界的一種揣測。出現在北京蘇州街的一棟大廈里的方興東,依然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氣質,他正給當今互聯網的大腕排座位,書寫一部互聯網行業的史記。

最近一段時間,方興東說得最多得就是“風投的冬天”。

來自華爾街的最新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美國由風險投資支持的企業IPO數量為6家,是1977年以來30年之內的最低數量,而2008年第四季度更是顆粒無收。2008年有40家準備IPO的企業最終不得不撤銷了申請。

而在國內,不斷有風投撤資的消息傳來,尤其是美國風投已基本停止在華業務,據稱,風投們閑得都去打高爾夫了。

web2.0的時候,一擁而上的風投吹了一個行業的大泡泡,新年賀歲片《非誠勿擾》幽了VC一默,范偉飾演的風險投資商,先投資后“跳水”,畫面流轉間,從風投到“瘋投”的調侃躍然紙上;而得到風投“傾慕”的方興東,在博客網短短幾年間,似乎也走了一個輪回。

眼下的博客網,在一場行業的冰點和沸點間輪回,在方興東看來,現在的博客網30人雖然和最大規模時的300人比,瘦了身,但是還不算最差的時候。2002年創辦博客中國時,只有方興東一個人,服務器帶寬都是朋友贊助的。

瘦身后的博客網被媒體寫成了倒閉,方興東在惱火之余,依然想為自己說點什么。“博客中國是我親手做起來的,不是吹出來,更不是投資投出來的,沒有人關注這些基本的事實,”這或許就是方興東的寂寥。

回過來再看風投熙熙攘攘扎堆的那幾年,方興東亦是感慨良多:“一無所有的時候,我心態平和,專注地做自己的事情,那時候的博客網,大家覺得很好看;而有了很多錢以后,似乎就開始迷失,也很浮躁,與博客精神越來越遙遠。”

走了幾年的彎路,現在的方興東發現,自己還是在路上。

自己和自己的博弈

方興東其人,算得上溫文爾雅,或許因為個子太高的緣故,稍微有點駝背,白襯衫,戴著眼鏡,講話語速極快。

方興東之所以被稱為中國的“博客之父”,是因為2002年,他將當時歐美流行的新型網絡交流方式Blog引進中國,命名為“博客”,并建立起了中國第一家博客網站。

博客中國最初主要請IT業界的專家和學者進行專欄寫作。因此,業界往往容易把博客的價值等同于網站隱含的精英化信息。博客網站誕生的這一年風平浪靜,知道的人并不太多,草根階層并不了解。不過在2003,年木子美的“橫空出世”讓博客名揚大江南北。

“精英們知道博客是因為我,而大眾們知道博客卻是因為木子美。”方興東告訴記者。那一年,木子美和她的《遺情書》讓眾多網民知道了博客。博客就是以這樣一種尷尬的方式,走向大眾。

2005年9月8日,博客網宣布獲得包括軟銀賽富、GGV等在內的4家VC的1000萬美元投資。此次融資成功后,方興東把剛剛商業化一年的博客中國更名為“博客網”。

拿到融資后的方興東,似乎就開始了自己和自己的博弈。方興東性格直率,驕傲,非常自我,博客中國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均極其鮮明地打上了方興東性格的烙印。

在進入互聯網行業之前,方興東在西安交大,讀完了大學和研究生,那7年時間,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學青年。他的詩寫得有模有樣,鳥、父親和土地、女人、瓦藍的藍、被卷起的樹蔭和大朵大朵砸下來的云都是他詩里的意象。

他對記者如此說,“在西安,我找到了詩歌;在北京,我找到了IT。詩歌使我發現了自己;IT使我成就了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生為之努力的方向)。詩歌的本質是孤獨,IT的本質是喧囂,詩歌可以進入一個人的骨頭和血液,但是IT只能停留在一個人的外在的生活。”

這段獨白式的文字可以視作方興東日后在處理博客網事宜時,表現出來的自我和高調。

“我攔住一棵樹,要與他平分高度”,這是方興東在西安交大靜謐校園里,靈魂中勃發出來的句子和力量。這種力量,用來形容方興東向眾門戶挑戰亦不為過。

他在北京世紀壇廣邀嘉賓和媒體,隆重宣布“博客時代的來臨”,宣布“一年超新浪,兩年上市”的目標,這不僅把資訊業最強的新浪直接當成對手,更讓所有人知道:博客就是下一個金礦!

當博客中國導航條上的子頻道不斷增多,方興東把自己的博客網置于與門戶面對面競爭的境地,而其他幾家專業博客網站也不甘示弱,高調宣布其龐大的融資和強勁的增長。

專業博客的高調,導致“狼”來了。

不到半年,新浪出手了。2005年9月8日,新浪高調推出了Blog2.0的公測版,成為國內首家向專業網站“開火”的門戶網站。很快,新浪以名人效應“圈地”博客新運動。接二連三地,騰訊、搜狐、百度都成為方興東的對手。

以新浪為首的門戶很快大獲全勝。博客前五名里,再沒有專業網站的身影。到2006年末,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的博客力量完全超越了博客網等專業博客。門戶博客最終取得絕對領先。

而方興東無疑成了“行業罪人”,他的一些做法引發了一群網站的蕭條。時任和訊總編輯的劉駿曾如此感嘆:“你可以把那些話寫出來、貼在墻頭,每天睡覺前和醒來后在心里默念三遍,但為什么要叫出來呢?”

在路上

而博客網的問題不僅如此,在內部人員的管理上,亦有紕漏。

就在融資1000萬美元后,“博客中國”大肆招兵買馬,員工從40人快速擴張到300人。

快速膨脹導致失控,學者出身的方興東無力維持。“后期管理沒有跟上,內部架構顯得凌亂無序。”一位博客的員工一語中的。

很快,博客網就出現了內憂,管理團隊紛紛離職。

2005年,一個八卦網站貼出了這樣一篇文章,《博客內斗升級,高管接連出走,銷售部集體辭職》,“2005年4月,產品部總監猛小蛇辭職;8月多媒體事業部總經理李安科辭職;10月初內容部互動中心總監麥田99辭職;10月底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吉鵬等離職……”這篇文章清楚地列出了所有離職人員的詳細名單。

這份名單的真實性在當時的博客網總裁沈楓那里得到了確認。

“這的確是我們自己的過失。博客中國是我一個人搞起來的,但要發展還需要搭建團隊,我們在這個環節上失誤了——經驗不足,導致用戶體驗不好。”“這可能跟我本身性格有關。我以前是搞文學的,比較自我,覺得自己很聰明,但其實犯了很多低級錯誤。”方興東毫不隱諱。

2006年1月17日,經歷了內憂外患的方興東痛定思痛,決心對博客網進行戰略轉型,方將此次轉型概括為“新生活方式”,試圖為博客網尋找到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

賽迪咨訊顧問有限公司分析師張林強說,目前國內博客網站的規模較小,銷售收入尚不明朗,不足以支撐專業博客網站的生存。

除了新浪、搜狐這樣財大氣粗的傳統門戶外,純粹的博客網站每月成本少則幾萬元,多則上百萬元,而盈利卻屈指可數。

國內的情況與國際相比,似乎是冰火兩重天。美國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日前發布了《全球博客現狀》調查報告。報告顯示,每月獨立訪問用戶數量超過10萬的博主中,平均年收入可達到7.5萬美元。

而去年7月份,方興東表示,目前,博客網正在醞釀將旗下的博客中國和bokee分拆為兩個獨立的公司。方興東介紹,之前博客中國和bokee都指向同一域名,而分拆之后,這兩大業務將分別轉向高端媒體和SNS。跌宕起伏,注定了博客走的是一條異常艱辛的路。

現在的方興東看來,互聯網的冬天既然到來,至少要兩三年后才會“開春”,對博客亦是如此。“剩”者為王,熬得過去才能做大。

今年是方興東從事互聯網行業的第13個年頭,他見證了整個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誰知其中味,方興東也這樣問自己。他借用下面一本書上的扉頁詞句來描述自己的感受:

在亞馬遜僅僅3年,我已經像一個老人了,背負著一生最強烈的狂熱、傾慕、歡喜、放浪和憂傷,經歷了最難以忘懷的日子,我像百合一樣綻放過,像魔鬼一樣瘋狂過……

最后,我像一只深愛主人的老狗,站在路邊,望著車輪遠去…… 我站在這里,萬分孤獨,又無限深情,一個時代就這樣去了,而我,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鬼魂……

眼下的方興東,一直都在忙碌著,且心存希望。套用中國紀錄片之父吳文光的話來說,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和整個中國一樣,“都在一種江湖的狀況里面,而我們也只是在路上,無法預料明天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