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有部門購買設備超6年未拆封
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51個項目進展緩慢、停工甚至爛尾等,造成國有資產損失17.22億元;10個地區違規建設10個會議場館或景觀工程等,涉及計劃投資75.66億元。
有13省235戶企業即利用這一惠民政策,臨時招攬社會人員,通過為其繳納1至3個月社保后再停繳斷保的方式,騙取失業補助5233萬元。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20年12月25日,江蘇淮安,政務服務中心的申領失業補助金通道。圖文無關。
18省市本級及187個地區計劃總投資1.53萬億元的408個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項目中,存在問題的項目總和超過一半。這一數據來自2023年6月26日公布的2022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
報告中,審計署審計長侯凱提到,在對各地重大項目進行審計時發現,部分地區存在入庫審核不嚴、履約環節不盡誠信、建設運營環節不當推責攬責等問題。
國有資產:PPP項目經中介虛假包裝后入庫
審計結果顯示,共有11個地區的19個項目是由中介機構通過夸大預期收入、調減財政支出責任等方式虛假包裝后得以入庫,其中14個項目存在政府部門虛構財政財務數據的現象。另有11個地區的14個項目,因占用基本農田無法獲得用地許可等,導致項目因土地未落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