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兒曹靖 愛穿裙子的男人
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知道的問題,他迄今沒有答案:為什么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為什么只能男穿褲子、女穿裙子?為什么只能男女結婚,而不可以男男或者女女?
如果不能穿裙子,他說,“我寧可死”
曹靖,是一個喜歡穿著裙子在北京城里遛彎兒的男人。
他有著高大的身軀、低沉的嗓音、很有魄力的舉止,還有一雙粗糙的手。大聲朗讀德語的時候,像極了一位戰士,英氣逼人。只是,他平素最常見的裝扮——一襲拖至腳踝的白裙,加上胸前艷光流淌的紅絲巾——屢屢讓觀者側目。
他很痛苦,連幼兒園小朋友都會知道的問題,他迄今沒有答案:為什么這個世界上的人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為什么只能男穿褲子、女穿裙子?為什么只能男女結婚,而不可以男男或者女女?
他也很可憐,他一度被視作異類。為此,他失去了職業、沒了家庭,靠600塊一個月的補貼在北京生活。每到上街時,他遭遇的總是路人的斜眼、口哨和聳肩,這些表情代表著嘲笑、蔑視乃至恐懼。
對他“最好”的永遠是女裝店的老板,他們會不厭其煩地為曹靖介紹“既便宜,又漂亮”的裙子;他們關心的是又一件大號存貨被買走了,至于誰買的,無所謂。有時,看著曹靖提走中意裙子的背影,那些店里的人會迫不及待地掩面而笑。
直到 2000年的一天,曹靖逛書市,看到了一本社會學譯著——《酷兒理論》,到那一刻為止,他才找到了讓自己困惑的根源——在譯者李銀河筆下,他被描述為“酷兒(英語單詞Queer的英譯)”。
曹靖并不認為自己很“酷”,他甚至覺得,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該是“酷兒”。
從上世紀90年代起,西方那些在性和性別領域的越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