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披違規迎來強監管,上市公司須加強內控管理 ——5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隨著中國股票全面注冊制實施,企業的信息披露規范也迎來監管部門更嚴格的監察,2023年上半年證監會和滬深北交易所累計發布446份信息披露違規罰單,占總罰單數量的四成,處罰金額達8140萬元。
責任編輯:史諒
2023年2月,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取消了原有的審核制度,轉而采用信息披露制度,將市場準入更多地交給投資者自主決策,中國的內地市場迎來一波新股上市潮。
據德勤中國統計,2023年1-5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累計有62只新股上市,募集1291億元人民幣,深圳證券交易所累計有70只新股,融資985億元人民幣,融資額分別位居全球交易所前二。
在注冊制給資本市場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企業的信息披露規范也迎來大考。2023年上半年,證監會和滬深北交易所累計發布446份信息披露違規罰單,占總罰單數量的四成,處罰金額達8140萬元。5月以來被監管機構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還有國投中魯、ST華訊、合眾思壯、澤達易盛,從立案原因來看,均涉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
圖:5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布情況
股票市場信息不對稱,侵害投資者權益
5月15日是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當天北京金融法院披露的數據顯示,自2021年建院以來共受理證券虛假陳述糾紛案件5911件,且收案數呈連年增長的趨勢。2022年,上海金融法院受理各類金融案件8715件,其中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占比51.66%。中國裁判文書網檢索結果顯示,截至2023年6月共有67641起案由為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的案件。這一系列案件暴露出上市公司存在普遍的信息披露違規行為。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中國注冊股民數量達2.19億,占總人口的15.5%,在投資者群體中,95%以上為中小投資者。而中小投資者獲取上市公司信息的渠道單一,投資決策行為依賴于上市公司準確、負責任的主動披露。而信息披露不及時或不準確,不但侵害投資者的知情權、損害投資者利益,而且違背了公司法及證券法,上市公司將面臨被監管處罰、投資者索賠甚至退市的風險。
上市公司、董監高及重要股東是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在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實施以來,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細致嚴格,對違法責任的追究也明顯加重。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未按規定報送有關報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信息披露義務人最高可罰500萬元,責任人員最高可罰200萬元。
作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以及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當高度重視信息披露工作,切實將提升信披質量作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舉措, 持續履行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義務,確保股東的知情權和投資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5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資產管理機構、高校等66家機構共同發布《資本市場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倡議》,提出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是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基石。信息披露違規的行為將損害資本市場的長期投資生態,上市公司應當從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出發,夯實主體責任,主動擔當作為,嚴抓流程管理和信息披露方面的管控,扎實做好信披工作,維護好投資者知情權,才能構建起公平、誠信、透明的資本市場環境。
5月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一、國泰航空空乘歧視非英語旅客
涉及領域:消費者權益
事件回顧:5月21日,有網友發布搭乘國泰航空CX987航班錄音視頻,出現國泰航空空乘歧視非英語乘客的現象。5月23日下午,國泰航空針對發帖網友指出的“空乘歧視非英語乘客”事件發布聲明,就有關旅客在5月21日國泰航班CX987上的經歷,國泰航空鄭重道歉,目前,國泰航空已完成對于事件的調查,并依據公司的規章制度,對三位涉事的空中服務員予以解聘。
警示:這起歧視非英語旅客事件暴露出國泰航空在員工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國際航空旅行本身就是連接不同國家和文化的橋梁,而航空公司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更應該以身作則,平等地對待每一位乘客。國泰航空亟須在企業內部構建起多元、包容、平等的文化氛圍,提升員工的職業道德和敏感性,為乘客提供友好和溫暖的服務體驗。
二、阿里游戲涉嫌侵權被判賠網易5000萬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5月23日,網易旗下游戲《率土之濱》及阿里靈犀互娛旗下游戲《三國志·戰略版》著作權訴訟一審結果公開。廣州互聯網法院判決認為,《三國志·戰略版》系對《率土之濱》的改編,《三國志·戰略版》需刪除或修改侵權內容,并向網易賠償5000萬元。對此《三國志·戰略版》運營團隊表示對判決書中的部分內容不予認可,將提起上訴。
警示:一審判決賠償5000萬已追平國內游戲侵權糾紛最高判賠額,另外由于刪除或修改侵權內容的判決要求,將對游戲的后續運營和用戶忠誠度帶來巨大的沖擊,這也給游戲侵權行為敲響警鐘,只有切實做好自主創新,游戲公司才能在長久的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三、魯西化工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已致10人死亡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5月1日,魯西化工全資子公司聊城魯西雙氧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雙氧水裝置發生爆炸著火事故,當日12時20分火情全部撲滅,事故造成10人死亡、1人受傷。
警示:魯西化工在2022年報中提到公司持續加大安全投入,累計使用超過1.9億元,制定《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辦法》,實行“即時考核、即時記錄,一周一公示、一月一兌現”的管理模式。但在實際生產中仍未能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化工行業的高風險性質需要企業從生產、儲存、運輸、廢棄處置等各個環節嚴守安全關,更需要及時對于老舊裝置進行更換更新,降低風險隱患,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四、安源煤業下屬公司4天連發2次人員傷亡事故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5月8日,安源煤業下屬豐城曲江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一名員工掉入西二西煤斗,經現場搶救無效死亡,事故原因及性質待公安部門認定。5月5日,豐城曲江煤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地面工業廣場發生一起事故造成死亡1人。
警示:4天發生兩起人員傷亡事故是企業對于安全管理極不重視造成的,在首次出現事故時企業未及時進行安全檢查和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導致因其他原因再次發生人員傷亡事故。5 月 24 日,安源煤業下屬的尚莊煤礦亦被監管部門檢查發現重大事故隱患,被責令停止生產。安全生產是企業正常經營的基礎和前提,企業不能抱有任何僥幸心理,應守住安全生產紅線,自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五、斗魚平臺涉色情低俗被督導整改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5月8日,針對斗魚平臺存在的色情、低俗等嚴重生態問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指導湖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派出工作組,進駐斗魚平臺開展為期1個月的集中整改督導。
警示:互聯網平臺需要建設健康規范的內容生態,應當先從平臺文化引導和塑造做起,如斗魚的舞蹈區就因內容低俗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并在本次督導中下架。應摒棄僅以流量為王的引導,在欄目設置、內容激勵、處罰規定等方面做好以正能量內容為基礎的方向引導,同時落實好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強化內容審核管理。
六、“五個女博士”廣告涉嫌侮辱女性被立案調查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5月12日,針對“五個女博士”的廣告爭議,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已對此進行立案調查。其廣告中“五個女博士”廣告中的女性面目猙獰。廣告語“老公氣我,喝”“熬夜追劇,喝”“又老一歲,喝”“喝五個女博士,都是你們逼的!”等低俗且涉嫌侮辱女性。
警示:針對女性的產品涉嫌侮辱女性的行為屢禁不止,這支廣告還利用性別刻板印象制造身材、容貌焦慮,這種廣告宣傳暴露出企業缺乏對消費者的基本尊重,通過低俗廣告博眼球達到營銷目的,只會遭到市場的抵制。企業的營銷應切實關心人的生存發展、社會的進步,形成與社會共發展的品牌文化。
七、廈門國際銀行因21項違規合計罰沒1397.23萬元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5月19日,原廈門銀保監局掛出多份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其因涉及向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回函、違規向房地產項目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貸款挪用于股權投資等共21項問題,涉及銀行業務前中后臺各個領域,廈門國際銀行被沒收違法所得15.74萬元,處以罰款1381.49萬元,合計罰沒1397.23萬元。
警示:本次處罰不僅涉及貸款業務、跨境業務等銀行的業務合規問題,還涉及向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回函、向檢查組提供隱瞞重要事實的材料等造假問題。這一系列處罰暴露出廈門國際銀行的內控管理尚存在重大的缺陷,亟須完善內控合規長效機制,建立合規穩健經營的行業文化,把握穩健合規的底線要求。
八、遠大醫藥、武漢匯海因壟斷協議合計被罰沒約3.2億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5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遠大醫藥與武漢匯海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案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與武漢匯海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經查,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遠大醫藥和武漢匯海醫藥有限公司達成并實施了關于停止銷售去甲腎上腺素原料藥和腎上腺素原料藥的壟斷協議。通報稱,遠大醫藥與武漢匯海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
警示:遠大醫藥和武漢匯海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施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行為造成了藥品價格上漲且時常短缺,導致相關藥品被列入國家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不僅影響患者正常用藥,還增加了患者用藥成本和國家醫保支出,同時影響下游制劑企業的正常經營,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九、蘇州愛洛克員工拒絕加班被開除
涉及領域:員工責任
事件回顧:5月15日,蘇州愛洛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生一起侵犯員工權益事件,員工下班后被其運營經理批評其某項工作沒做完,下班就走,工作不努力。員工回應這項工作“本來要求周二完成沒有要求周一完成”,并在工作群里寫下“小作文”控訴公司加班風氣。其后收到公司關于他違反公司規章制度被開除的通知,目前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正在調查此事。
警示:謀求企業發展、塑造企業文化都必須守住不違反法律規定、不侵害員工合法權益的底線,員工與其經理因加班爭吵的背后是勞動者對于不合理的管理方式的發泄。企業應當建立正確的企業文化,通過科學合理的舉措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與員工共同成長。
十、兩家企業因環保造假合計被罰120萬元
涉及領域:環境保護
事件回顧:5月1日,陜西省韓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對2月底生態環境部督導檢查發現的兩家問題企業共處以120萬元罰款。檢查發現,韓城市裕隆焦化有限責任公司通過稀釋自動監測采樣煙氣,干擾1、2號焦爐煙氣監測數據,存在在線監測設施弄虛作假現象。韓城市陜西黑貓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未落實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編造虛假臺賬掩蓋違法生產事實。最終,韓城市裕隆焦化有限責任公司被罰100萬元,3名責任人被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陜西黑貓被罰20萬元,2名責任人被行政拘留。
警示:環保造假是企業的主觀惡意行為,此前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更是明確將篡改、偽造環保數據等行為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除了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企業環保意識的教育,監管機構還須保障環境質量自動監測設施規范運行,數據真實有效,才能有效震懾污染偷排企業。
評選方法和流程
“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評選采取專家投票法。月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收集、整理上月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候選事件。之后,隨機邀請9位智庫專家進行“背對背”投票,按總得票數由高到低評出“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網絡編輯:伊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