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日本人的職業
“年功序列”不可避免地被“能力主義”代替,工齡收入和能力收入占的比重倒了過來。原本頗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日本公司正在跟上世界的競爭節奏。
對于本職工作,日本人總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完成。他們幾乎沒有分別職業之高低貴賤的意識,似乎認為,只要埋頭苦干,任何工作都能得到尊重和承認。學生之間也不比較父母的職業和收入,家里收入高的孩子不會傲氣,家里收入低的孩子也不會自卑。
日本普通員工的工資待遇也相當可觀,加上社會保險非常普及、周全,所以選擇職業時經常能顧及自己的興趣。而在二戰后因國家建設的需要而集體就職的一代,退休后往往選擇自己喜歡的事,開始從事第二職業。
當然,讓孩子讀好大學進大公司也是日本家長們的心愿。但一般還是孩子們自己做主,家長只是提供一點建議。日本的孩子考高中的時候,已經會考慮到自己的愛好和將來的發展,學校方面也會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
一般來說,日本家庭的長子有責任將祖業發揚光大。所以他們一般把產業托付給長子。若長子有自己的理想,不愿繼承父業,他就必須放棄所有財產而自立門戶,由愿意從事祖業的其他孩子來繼承家產。如果沒有兒子,也可以招女婿進門繼承產業。有時,也有獨生子不肯繼承祖業的情況。結果往往是父親不認兒子,兒子離家,徒弟繼承一切。但這種事并不多見。
最近,在日本的年輕人中間,職業選擇有了新動向:不光看公司大小、薪水高低,還要看能否對社會做出貢獻。那種靠不正當手段損害公眾利益而大富大貴的做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譴責。
過去,日本公司招募一名員工就要保證他一生的工作,不能無故解雇,包括養老都必須由公司來負責。對于一個男人來說,就職于一家公司也就是要為那家公司奮斗一生,所以,他們被形象地稱為“企業戰士”?,F在這個神話已經破碎了。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許多公司早已陷入經營困境,失業也成了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終身雇用制”已成明日黃花。
隨著二戰后出生的所謂“團塊世代”這代人逐漸退休,日本人迎來了就職的新時代。人們已開始打破終身服務于一家公司的長久觀念,在不斷嘗試不同職業的過程中找到適合于自己的工作。
“年功序列”不可避免地被“能力主義”代替,工齡收入和能力收入占的比重倒了過來。原本頗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日本公司正在跟上世界的競爭節奏。這受到了在日就職的外國留學生們的歡迎。從此,他們在公司里不會再因為身份問題受到發展限制而輸給日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