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附近”:十堰張灣區如何告別“包攬式治理”丨“共同締造”湖北樣本①

編者按:

在迅疾推進的城鎮化進程中,中國城市的社區一邊遭遇熟人社會的消解, 一邊又面臨新型鄰里關系的重塑。三四十年間,一批適應時代變革的社區浮現在中國城市的街巷樓宇間。

面向社區生活的基層治理模式多樣性,是當下中國城市迫切需要的法寶。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將通過實地調研,呈現社區生活中的基層治理邏輯。

我們試圖為中國城市的基層治理和社區變革,尋找示范性樣本??v覽中國版圖,我們找到地處中國中部的湖北。

第一期調研報告關注十堰市張灣區。張灣回答的問題是——一個背著養老包袱的老工業區,如何讓早年的建設者安享晚年,如何讓普通老百姓擁有美好的社區?
張灣已經從企業辦社會的1.0版本走向政府辦社會的2.0版本。共同締造是發動全社會群眾從各個方面來參與社會治理的3.0版本,張灣正朝這個方向努力。

(本文首發于2023年6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殷尚

“銀齡互助小組”志愿者王澤敏(右二)幫助老人鍛煉。 (受訪者供圖/圖)

人類學家項飆曾提出“消失的附近”概念:純粹原子性的個人有時候關心自己,有時候對宏大的事件做出評論,但是對“附近”失去了興趣。

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人口高速流動使得城市的社區呈現“陌生人社會”的圖景?!跋У母浇闭凵涑龌鶎由鐣谛聲r代的新變化?;鶎又卫砣鐭o法使基層社會共同體互聯互通、相互信任,便會使之進入無序狀態。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正式提出“共同締造”理念。同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共同締造實際上指出了參與式治理的重要意義,是紓解基層社會治理之困重要抓手。

十堰市張灣區是老工業區?!叭€”建設時期,數十萬建設者涌入。他們以艱苦卓絕的“馬燈精神”“蘆席棚精神”建設東風汽車公司,建設車都十堰。

時代進程中,國內大部分老工業區逐漸出現基礎設施老化、安全隱患突出、棚戶區改造任務重、困難群體較多等基層治理難題。拆遷、改造成為許多城市的第一選擇。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工業區的價值,如何破解老工業區的基層治理難題?

在東風汽車公司的社會性事務逐漸移交地方后,十堰張灣區基于單位建構的單位共同體逐漸被基于生活空間建構的社區共同體替代。在共同締造的理念指引下,張灣區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

基層是社會的神經末梢,基層社會治理的首要任務是建設“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組織和治理體系架構。

“縱向到底”強調由上至下,要求黨組織落實到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小區),不斷向基層延伸;政府服務就近下沉到村(社區)、組(小區),讓群眾辦事更方便,基層治理更高效?!皺M向到邊”要求將每一個個體都納入到組織中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參與式治理。

十堰市張灣區紅衛街道永光新村是二汽(東風汽車公司)水箱廠家屬區,小區共有25棟居民樓,目前居住著886戶1210人,其中一半左右是60歲以上的老人。

永光新村小區折射出老工業區所面臨的共性難題:一是基礎設施老化,二是小區居民以老齡人口為主。

當東風公司推行社會化管理改革時,這些難題同時也遷移到了街道、社區。

如何改善小區的居住環境,照顧好曾經從天南海北來此拼搏扎根的建設者,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這是一道橫亙在王灣社區永光新村小區的治理難題。

基層治理是一項深入社會神經末梢的工程。這樣細致而全面的工作既需要發動群眾參與,也需要找到主心骨,聚焦黨建引領。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組織和治理體系架構,在王灣社區有了嘗試。

王灣社區現有退休及在職黨員112名。根據小區實際情況,該社區成立以退休黨員為主的小區黨支部,推薦有著多年黨務工作經驗的退休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選優配強28名政治素養高、責任心強的單元樓棟長,搭建起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樓棟長”五級組織體系,將基層組織的觸角延伸到了每家每戶。

在五級組織體系的指引下,通過“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機制,王灣社區小區黨支部在小區治理的各個方面發揮著牽頭、引領作用。小區黨員樓棟長,每天都會開展樓棟巡查工作,關心獨居、高齡、殘疾等特殊群體,及時將小區居民的問題反饋至社區、街道及相關單位。

年逾80歲的蔡金富是一名小區黨員樓棟長,也是小區樓下“初心亭”的“亭長”?!俺跣耐ぁ笔峭鯙成鐓^的老年活動場所之一。蔡金富每天都會巡查樓棟,并且關注在“初心亭”活動的老人們的變化。

對蔡金富來說,樓棟長的工作帶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懊慨斏鐓^傳達新的民生政策、安排新活動或者是征求大家意見,他都會第一時間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向小區居民傳達?!奔t衛街道王灣社區黨委委員王歡歡說道。

有了黨建引領,十堰張灣轄區內涌現出了大量的老年志愿者。2023年年初,王灣社區的低齡老人們自發成立了“銀齡互助小組”,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無償志愿服務。

王澤敏是“銀齡互助小組”中的一員,她每天都會到社區鄰里中心做義工,教老人如何養生。

養老服務者的短缺是居家和社區養老面臨的公共難題之一。

“銀齡互助小組”為這一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張灣區東鑫大廈小區黨支部積極發動小區黨員干部成立志愿服務隊,通過“一對一”結對幫扶,鄰里之間“有求必應、有難互幫”,共同為老人居家養老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幫扶服務已覆蓋小區30名80歲以上的老人。

“你”“我”轉變為“我們”

“共同”是共同締造的核心。共同締造活動需要大家一起協商、一起建設、一起管理、一起監督、一起分享,將各主體之間與各主體內部“你”和“我”的關系轉變為“我們”。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組織架構,讓張灣的共同締造實踐既有了“主心骨”,也有了雄厚的群眾基礎。在此基礎上,十堰張灣如何從單一政府主導的“包攬式治理”走向“共建共治共享”的參與式治理?

一是共謀,讓每個社區居民有發聲的機會。張灣放馬坪巷是二汽(東風汽車公司)“三線”建設的主戰場?!叭€”建設時期,六二、六四兩個專業廠及萬余建設者進駐放馬坪,創造出十堰汽車工業的輝煌。與國內老工業區呈現的變化相似,在工業產能轉移與更新后,放馬坪巷出現了臟亂不堪、社會秩序混亂等基層治理難題。

南方周末研究員在調研中發現一名典型人物:楊志金。

今年65歲的楊志金被社區居民親切稱為“小巷總理”,為了破解基層治理難題,他牽頭成立放馬坪居民理事會,探索出以“四議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協商議事”工作制度?!八淖h”即:日常收集歸納居民訴求,進行提議;理事會協商提議內容;黨員、代表審議商議決定;社區決議審議內容?!皟晒_”即:向居民公開審議結果;向居民公開實施結果。

在“民主協商議事”工作制度指引下,黨員帶頭示范,居民積極響應,放馬坪巷治理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老巷改造后環境面貌煥然一新,成為文旅融合的網紅打卡地。

二是共建,發動多方力量共同推進社區建設。十堰張灣漢江路街道陽光社區現有居民1.04萬戶3.8萬人。根據轄區情況,陽光社區設置“陽光議事廳”,建立“逢六說事”“三事分辦”長效機制,落實“三議三辦三公開”制度,定期組織大家民主協商議事。

陽光社區整合社會資源,健全服務體系,現已建成6個小區“黨建+鄰里中心”,將集成式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新建的鄰里服務中心圖書館是區文體局的下沉項目,社區圖書館的書籍與市圖書館的書籍互通共享。

共建在張灣還有另一種表達方式。陽光社區在下沉實踐活動中,引導一千四百余名黨員下沉,發動駐地單位、引進市場主體、整合社會資源,共同推進萬達廣場、陽光棲谷天街、國瑞總部經濟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吸引六百多家企業商鋪入駐,已經成為十堰城市消費潮流的新中心。

三是共管,讓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大小事的管理。車城路街道中岳華庭小區共有5棟539戶居民。2022年7月以前,小區一直由第三方物業公司管理,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小區樓下荒草叢生,路燈壞了沒人修理,小區臺階沒有護欄和扶手等。

2022年7月,小區全體業主共同成立了自己的物業公司,并招聘了20名專業人員在小區開展物業服務。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的管理機制下,電梯無出風口、臺階無護欄、路燈不亮等問題逐一得到了解決。

四是共評,小區治理效果好不好由群眾說了算。張灣巖嶺社區半山尚小區黨支部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制定《樓棟積分管理考評細則》和《志愿管家考核細則》,建立完善安全、衛生、文明創建、文體活動等4大類考核積分評比制度,每月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組織下,各樓棟進行交叉綜合考評,為排名前三的樓棟單元懸掛“流動小紅旗”;每年定期通報表揚先進樓棟、小區優秀志愿者。

此外,半山尚小區黨支部還向社區、物業和包聯單位爭取到十萬元“樓棟創建”基金。積分排名靠前的樓棟可按一定比例將“樓棟創建”基金用于樓棟公共設施的改造和更新。

五是共享,提高社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陽光社區在“黨建+鄰里中心”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年學校、日間照料中心、四點半學校、文化驛站、心理咨詢室等開放式共享平臺,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不止于此,陽光社區還通過“政府之手、市場之手、群眾之手”共同發力,整合轄區商圈資源,開展“訂單式”服務,構建15分鐘便民生活圈,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完善基礎服務之余,陽光社區還常態化開展趣味運動會、廣場舞比賽、小區達人秀、義診義賣、健康知識講座等各類活動,引導小區居民走出家門,打破“陌生人社會”的圖景,走向“熟人社會”。

邁向3.0

從“陌生人社會”走向“熟人社會”,意味著“附近”的逐漸回歸?!肮步ü仓喂蚕怼钡膮⑴c式治理可以激發社區居民的公共精神,促進政府與居民、居民與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增強社區活力,實現有效治理。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組織架構在張灣的每個基層社區撐起了一個大的生態?!拔覀兩鐓^是個大氣球,在大氣球的中間,還有自己的小氣球。我們現在把小氣球戳破,讓它融入到大氣球里面?!笔呤袕垶硡^車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朱建清這樣形容東鑫大廈共同締造的過程。

東鑫大廈小區是東風公司1997年為公司總部職能處室的領導干部和高級技術人員建造的高層住宅,居住著東風公司的第一批建設者,現有居民120戶220人。

以往,東鑫大廈小區居民雖然居住在同一個樓棟,但因為來自不同的子單位,彼此并不熟悉,平時見面也不打招呼。2020年,東風公司推行社會化管理改革后,樓棟居民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

東鑫大廈小區黨支部書記連貴娥提到,黨支部把大家組織起來開展活動,逐漸拉近了距離,小區居民從不認識到最后親如一家。

在東鑫大廈黨建+鄰里中心,還藏著一所老年學校。這是張灣區首家在家門口的“老年學?!?,也是張灣區老年大學開辦的十一所社區老年學校之一。

張灣區老年大學東風校區只有6名管理干部,卻有53位專兼職教師、100位班長、4000名學員。老年大學辦學時,將“多部門共建、多元化共治、多領域共享”的理念融入其中,讓大家發揮自己的力量,做學校的主人。雖然學校管理干部只有6個人,但有一支龐大的后援團共同參與辦學。

該后援團是主動參與學校建設的教師、踴躍參加學?;顒拥陌嚅L、積極配合學校工作的學員。此外,還有在共同締造理念指引下,聯合派出所建成的老年大學警務室,聯合市人民醫院打造的老年健康保障教育基地,聯合市衛健局共建的健康小屋等。

十堰市張灣區區委副書記李璐指出,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辦社會的職能逐漸在弱化。張灣已經從企業辦社會的1.0版本走向政府辦社會的2.0版本。共同締造是發動全社會群眾從各個方面來參與社會治理的3.0版本,張灣正朝這個方向努力。

張灣區探索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翱v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組織和治理體系架構在張灣區的基層社區有了生動的實踐。其優越性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

一是“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組織架構,構建起了基層社會的良好生態。在“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三方聯動的管理機制指引下,每一項社區活動中黨員都是“主心骨”,每個社區居民都可以融入其中。

二是沉在社區的各類人才資源,找到了發揮作用的平臺,激發了社區治理活力?!叭€”建設時期,來自天南海北的數十萬建設者來到十堰市。他們年輕時揮灑熱情,建設十堰,年邁時亦散發著余熱,傳遞歲月中積淀的智慧。十堰張灣轄區的小區黨支部成員多數由曾經的“三線”建設者擔任,充分發揮了老黨員的價值,彌補了老工業區基層社會治理人才的不足。

三是有效減輕了基層政府的負擔,降低了治理成本?;鶎由鐣卫硎且豁椉氈虑胰娴墓ぷ?,單一政府主導的治理模式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共同締造理念指引的參與式治理模式下,基層社區既能創造收益,也能將收益用于基層建設,并形成一套良好的監管體系。在此基礎上,基層政府只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基層社會生態環境。

在共同締造理念指引下,張灣正積極探索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張灣基層社區居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正是這一探索的回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