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成:以他者眼光看中國

如果你把他在中國的成功與海外記者身份聯系起來,他也會生氣,“你看看我拍的那些照片,有哪些是需要特殊身份才能拍的?都是最普通日常的生活細節?!?/blockquote>

從最開始的時候,我的朋友們就說,你要多找幾個人幫你甄選照片。但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人能夠分擔,它需要的不是別的,就是我的一對眼睛

傳奇新聞攝影記者劉香成不拿相機很久了。

自1976年到1994年,劉香成做了18年的職業記者。1978年底,27歲的他作為《時代》周刊首任駐京攝影師來到了中國,5年后發表攝影集《China after Mao》(《毛之后的中國》)。許多中國攝影師通過這本1983年首版、只有96張照片的薄冊子,學習到了如何利用日常點滴呈現政經巨變。

其后,他加盟美聯社,先后駐北京、洛杉磯、新德里、漢城和莫斯科。1992年,他捕捉到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的歷史瞬間,全球獨他一人。

1995年后,這位華人世界最知名的攝影師退出新聞一線,出入上流社會,往來于富豪名流之間。在泰國M-Group支持下,創辦M圖片社,主辦《中》雜志;擔任時代華納駐京首席代表,促成財富論壇(1999年)在上海的召開;之后他加入澳大利亞人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出任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幫助星空衛視落地大陸……

就在人們幾乎淡忘他與影像曾經的深度關聯時,他拿出一個讓世界驚愕的作品。2008年7月由他主編的攝影集《China,Portrait of a Country》(《中國,一個國家的肖像》)由德國TASCHEN出版社以英、法、德、日等6種語言全球發行。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稱,“在此之前,中國的出口清單中,攝影從未成為重要部分。這使劉香成的成就令人驚嘆。他花4年時間在中國搜集了88位攝影師的作品,用一種全新的、有力的口吻重新講述了中國故事。”

1980年,云南景洪,三個戴著墨鏡的時髦的年輕人

劉香成 圖/姜曉明

那怎么不是我了解的中國呢

《China,Portrait of a Country》以10年為一個單元,將新中國近60年歷史分成6個大段落。

10年一個變化,他自己的人生恰好也是這樣變奏的。

1951年10月6日,劉香成出生在香港,父親劉季伯是《大公報》國際新聞編輯,也是1960年代香港仍活躍的左派力量中的一員。劉香成排行老六,是家中最小的一個。3歲時,母親抱著他回到了福州老家。

劉季伯最初希望小兒子能夠跳出香港這個小漁村,回到廣闊天地,沐浴新中國的陽光,茁壯成長。但內地局面日漸混亂,1961年他改變主意,讓10歲的劉香成回到了香港。

20歲時劉香成決定去美國上大學,他表示自己希望學習新聞,父親的一位老友建議他先學習一個專業再當記者,因為“新聞是實踐”。1971年秋天,劉香成進入紐約Hunter College,專業是國際關系。“中國人在美國念書一般都是念理工科,很少念文科,那個年代是這樣,現在也還是這樣。”

同學中鮮有中國人,劉香成被迫“打入”美國同學的生活圈。他天生有在異鄉愜意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源于好奇。“有的人到什么地方都局限在中國人的圈子里,也不是不好,但既然去了這么遠,為什么不好好了解一下那里的生活呢?”

懷抱著了解和參與美國社會的熱情,專業之外,他還選擇了攝影等感興趣的科目,每天東跑西顛,沒事就在紐約街頭隨意抓拍。

他有許多外國朋友,“多數比我大,我總是小弟弟”。這些亦師亦友的老大哥,有不少人聲名顯赫。他們的舉薦和幫助讓劉香成輕松獲得旁人無法企及的機會。

他給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攝影師Gjon Mili當過9個月實習生,那時Gjon Mili已經72歲了,“整整9個月里,他從沒有談過技術問題”,只是在每天傍晚,老人會指著從報紙上剪下來的各種新聞圖片告訴他,“這張好,那張不好。”為什么?因為“解讀事件比抓住事件更重要。”

多年之后,當他本人成為許多年輕攝影師心目中的導師時,他把成功之道總結為一句話,“思想決定了你怎么拍!”

畢業時,老師把他推薦給時代集團的總裁。為《時代》周刊供稿的同時,他也給美聯社供圖。

1976年毛澤東去世,在珠江邊,他拍下了晨練的老人戴著黑紗打太極拳的照片,“新時代已經到來了,我想要報道毛澤東以后的中國。”

他用鏡頭記錄下了中國此后幾乎所有的巨變,卻謹慎地說,“我對中國有一些了解。”

中國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后,他受邀成為奧組委的顧問之一。張藝謀領命要在開閉幕式上完成“說明中國”的任務,劉香成萌生了用圖片介紹中國的沖動。“我希望以人們身體語言、衣服、樣貌、精神狀態的變化,顯現新中國60年來的成長和發展。西方那些搞圖片的人,對我們的社會和文化沒有一點感性的認識。他們編的書也用了我拍的一些圖片,但那些書展現的不是我所認識的中國。”

“國內編的書也很多,但出于種種原因,還用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的精神去看世界,或者覺得圖片就是山水畫的延伸;對攝影語言能做的事情,他們的理解、認識以及對方向的把握,都有局限。從他們編的書里,我也看不到一個我所認識的中國。”

2004年起,他開始搜集、整理圖片,希望用影像真實直觀地說明中國。

哪些照片需要特殊身份才能拍?

Tiziano Terzani曾任《明鏡》周刊駐京記者,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和劉香成同為活躍在北京的國外媒體記者。評論劉香成時他說,“對劉來說,中國不僅是個值得發現的真相,而且關乎尚待闡明的愛。”

劉香成本人卻抗拒這種溫情表述,他非常介意人們拿他的華人身份說事。年輕的時候,他在中國取得了成功,人們說他“既有局內人的體驗,又有局外人的敏感”,他主動要求調離中國,去印度、韓國、前蘇聯,“我證明了我在哪里都能做好工作,不僅是在中國。”

如果你把他在中國的成功與海外記者身份聯系起來,他也會生氣,“你看看我拍的那些照片,有哪些是需要特殊身份才能拍的?都是最普通日常的生活細節。”

“當年我剛到北京時,新華社、《中國日報》的人都和我說,做事情要打擦邊球,好像不打擦邊球就沒事可干了。他們總是說‘我們不能做這個不能做那個’,其實很多事情是你不想做或怕做。人們常說,在中國的媒體里,‘大做大錯,小做小錯,不做不錯’。這也許是很深刻的智慧,但我認為:要想活下來,活得好一點,做總比不做好。”

他說自己從沒有什么身份焦慮感,“我焦慮,只是因為我想做的事情還沒有做成。認識一個人,不能糾纏于他是什么身份,要把他所做的事情串聯起來,認識他。”

他說自己根本的身份是職業新聞人、努力呈現世界真相的人。“我一直都希望把攝影帶到新聞語言的主流地位,而不是說攝影只是文字的輔助。攝影是表達事情的一個平臺,你去辦報紙、刊物也是制造一個平臺。在好的平臺上不同的人都能理性地討論問題,冷靜地思考問題。”

《China,Portrait of a Country》同樣是一個認識世界的平臺。在這里他對中國的觀察冷靜、真實、客觀。泛濫的“中國情感”、刻意的遮蔽或揭露都不是他想要的。

以他在業界的盛名,自然有許多攝影師主動把作品送到他手中,但更多真正想要的東西,需要他放下身段親自登門。為了說服那些手中有特殊時期珍貴底片的老攝影師,他甚至多次登門。

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08年該書臨近出版,劉香成親自承擔了幾乎所有編輯工作,“最開始的時候,我的朋友們就說,你要多找幾個人幫你甄選照片。但這個工作其實沒有人能夠分擔,它需要的不是別的,就是我的一對眼睛。”

“我用兩個準則去看。一是從畫面和攝影的角度,是不是一個好的作品。但好的作品有很多,第二點就是是否有助于我陳述60年的中國。我盡量通過日常生活來表現60年的進展。”

“我常說,我去蘇聯、印度、美國都能增加對中國的了解。我每次去不是兩三個星期,而是四五年。經過那么多個春夏秋冬,接觸不同的文化與細節,再和中國去比較,你會看出一輩子住在這里的人永遠看不到的事情。”

 

克格勃警告他絕對不許拍照

這本書在西方世界影響巨大,2008年歲末,劉香成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同名影展,累計觀展人數破了該美術館開館以來的紀錄。久別新聞一線的劉香成延續了過往的神奇,創下自己職業生涯的又一高峰。

“我們恐怕也是最后一代去過那么多地方、經歷過那么多大事件的記者了。”這個喟嘆絕非夜郎自大。30年前,一入行,競爭對手便給他起了“murf”(多彈頭導彈)這個綽號,以此向這個突破能力超強的新人致敬。

當初美聯社有多位強手競爭首任駐京記者的機會,誰也沒有想到,總社社長拍板,把這個初出茅廬的小伙子送到了中國。

這個小伙子不負眾望,很快融入北京。在他30歲生日時,侯寶林送來自己的字,黃永玉他們教他怎么吃大閘蟹,怎么欣賞俄羅斯歌曲。“新鳳霞給我畫了一幅壽桃,吳祖光先生主動在旁邊題了字給我,并且問我,‘你想認識白樺嗎?’我說,‘想??!’就直接跑到他家里去拍他,搞七搞八的,他也都同意了。”

離開了中國,他同樣神奇。無論是在洛杉磯、新德里還是現在已經更名為首爾的漢城,他總是那個能夠在適當時機出現在適當地點的神奇小子。

1990年,他被美聯社派駐莫斯科。因為他在印度工作時,曾與塔斯社一位高級攝影記者有過誤會,調他去之前,美聯社莫斯科分社的頭兒甚是忐忑,但又阻擋不了大老板的決定。

“他就做了一個調查。印度、洛杉磯、北京、漢城,所有我工作過的分社的社長,他一個個去打電話,問他們覺得劉香成這人怎么樣。他們就說,Michael,你在蘇聯做事很不容易,如果你想把事情辦成,建議你還是把劉香成弄到你那兒去。”

1991年12月25日晚,“能把事情辦成”的劉香成跟著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董事長湯姆·約翰遜混入克里姆林宮,通過關卡時克格勃警告他們絕對不許拍照。

此時此刻,戈爾巴喬夫正在發表震驚世界的講話。

講話稿一共4頁,戈爾巴喬夫已經讀到最后一頁:“我將終止我擔任蘇聯總統這一職位所履行的一切行為……”讀完后,他沒有把講稿平穩地放回桌上,而是猛地一扔。

“那樣的時刻不拍怎么可以,得罪人就得罪人吧!”他果斷摁下了快門。幾乎同時,“砰”,克格勃的一記重拳也砸在了劉香成的后背。“我真沒想到會打我,但是沒關系,我拍下了我想要的——連塔斯社都沒有的鏡頭。”

第二天,全世界大報的頭版頭條,用的都是劉香成的照片——“戈爾巴喬夫扔稿子”,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一個時代就此終結。

當年,劉香成和他在莫斯科的同事們,一同獲得了普利策現場新聞圖片報道獎,另一部攝影集《蘇聯,一個帝國的崩潰》也在這一年出版。“我就和所有同事說,我沒有讓你們失望吧。”

拍領導人握手一定要在中間

人物周刊:為什么你總能出現在你想出現的地方,除了幸運,還有什么?

劉香成:其實我也不知道是哪陣風吹到我這里的,不過做記者很多東西道理都是相通的。當你和別人說話,別人覺得你知識面太窄或不會說話,人家就會想盡快結束會談。照相是一樣的,你看的書,你交的朋友,從朋友那里學到的東西,是綜合的。

當初我要拍陳凱歌,他到我家里來,我讓他把鞋脫了、襪子脫了、躺在地上——讓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后來我才曉得那個人是很難搞的,我當時不知道,我就讓他趴在那兒。

人物周刊:有沒有你也搞不定的人?

劉香成:有,很多人很難搞的,但你要堅持一下。我在洛杉磯拍英格麗·褒曼,一般文字記者采訪完就給攝影記者5分鐘時間拍圖片。我把她帶到酒店的后花園照相,過了幾天她就給文字記者打電話,說你帶來的攝影記者讓我很放松。

當年《上海公報》發表10周年,尼克松從上海乘坐專列去杭州西湖。外交部讓我們這些境外記者隨行。在西湖,我問尼克松可不可以單獨給他照相,他說好啊。我們在西湖走了一大圈,我讓他停他就停。水門事件之后他對記者是很反感的,但不曉得為什么,他能夠信任我。

從杭州回上海的專列上還有個故事。當時李肇星是外交部新聞司管美國記者的處長,對我很好。尼克松在前面有節車廂,李肇星突然跑過來問我相機在哪里,他說尼克松要過來了,拿著一條毛巾、一個水桶和青島啤酒給我們送啤酒來了。我抓住了那個鏡頭,那張也成了經典。

李肇星后來當了外長,當外長之前是美國大使,我們也有來有往,不能說是朋友,但他的書,他的詩詞也都會給我送。我覺得,做記者很多準備是在工作之外的,讓人家喜歡聽你講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物周刊:除了做好準備,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親和力,談話有內容的人,你還有什么訣竅?

劉香成:我比較好奇。認識一個人,我就要學他,他懂的知識我都問一下。人家覺得你對他感興趣,他自然也對你感興趣。

人物周刊:你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要多交朋友,特別是有能力的朋友,關鍵時刻可以把你帶到別人進不去的地方。

劉香成:是啊。當年一起駐京的,除了我代表美聯社,還有路透社的攝影記者和UPI的攝影記者。只有我和新華社中央組的人很熟,他們當我小弟弟,他們都是50多歲的,專門拍領導人。拍領導人握手一定要在中間。他們往往一個小時前就在人民大會堂排隊,遲到的話很難擠到中間位置。每次我晚去了,他們總是說,小劉你來你來,把中間位置留給我。其實我和他們沒什么交情,只是見見面說幾句,他們就覺得這個人還可以。

人物周刊:你什么時候決定定居北京的?

劉香成:我1994年從俄羅斯到香港,1995年回到北京。一回來,就讓朋友幫我找一個四合院。我對北京有感情,我的事業是在這里開始的。剛進來的時候這個院子破破爛爛,但位置很好,旁邊就是北海景山,我30秒就決定買下來。除了兩棵100多年的石榴樹,全都是推倒重建的。1996年建好,1997年就搬回來了。

人物周刊:你是不是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比如現在仍在忙碌,做的工作都是不斷在刷新自己的能力范疇的,其實你已經可以很逍遙地生活了。

劉香成:可能是吧。做新聞就應該越做越大,多去一些困難的地方。當年我離開印度去韓國的時候,印度那邊一個同事對我說,他本來很看不過去我對手下要求那么嚴格,讓他們做那么多事情。但是后來看到我對自己更苛刻,就閉口不言了。

去年我在普吉島蓋了一個別墅,冷的時候就去那邊休假。但我覺得做事情是一種樂趣,我今年57歲,覺得自己還是有精力繼續做一些事情。我的個性是,小的事情我會急,但大的事情我很有耐心。

人物周刊:你現在還拍東西么?

劉香成:拍,但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前一段時間蔡國強來,他讓我拍我就給他拍。

人物周刊:你沒有帶著相機隨走隨拍的習慣,為什么呢?

劉香成:拿起相機就要進入工作狀態,所以我旅行從來不帶相機。年輕時當駐外記者相機隨身帶著,那時生活和工作其實是一回事,現在不需要這樣做了?,F在我不帶相機,但仍然隨時都在觀察。如果要拍一個人,拿起相機時我已經有想法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