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賦分制比原始分更科學、更公平嗎?
浙江實行賦分制,2022屆高考選考物理的為73354人,選考歷史的為150503人,后者是前者的兩倍有余。盡管看起來高中不再嚴格分文理,但這其實反映了在賦分制下,高中生紛紛逃離學起來難、區分度高的物理(更趨向理科),一窩蜂進入學起來容易、區分度低的歷史(更趨向文科),以至于兩者之比小于1:2,這是不正常的。這種考生選考結構,對發展基礎科學不利,也不利于學子將來的就業。
責任編輯:辛省志
時下,各省份高考成績都出來了,學子進入了填報志愿階段。敏銳的讀者會觀察到:有些省份實行的是原始分制,有些省份實行的是賦分制(標準分制),那么,哪一種計分制度更科學、更公平呢?值得辨析一番。
目前,諸多省份實行3+1+2考模式?!?”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的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原始分每門均為150分?!?”為“首選科目”,要求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確定1門;“2”為“再選科目”,要求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確定2,這六門,原始分每門均為100分??偡譃?50分。
何謂原始分?原始分首先是“基數分值”/“權重分值”。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基礎、重要,所以給每一科均賦予150分值的權重;而無論是首選還是再選科目,后六門的基礎性與重要性與前三門相比相對遜一些,所以給每一課均賦予100分值的權重。而在每一科目、每一張卷子上,出題人如果認為該科某個知識點更重要,就出更大、更難的題目,賦予更高的分值或權重,例如數學或物理就出個十幾分的“大題”。
原始分有什么好處?因為原始分是基數、是權重,每一個考生的各門分數可以直接加總計算總分。對考生來說,總分越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