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00后在公交漂流之后決定考研
“人生是復雜的,我希望展露自己更真實的一面,那一定是多元的,同時希望我的每趟旅行都是輕松的,不帶有任何身份,沒有來自‘人設’的壓力去做任何事”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陳雅峰
上海,公交車在晨光中的外白渡橋上駛過
2022年12月,00后大學生江夏從上海一路坐公交車到北京,他把這段旅途發布在社交媒體,一下子成為熱搜人物。此后他又坐公交車去了很多地方,還發布了去臺灣及日本等地的公交漂流計劃。
大學生特種兵旅行正成為當下某種潮流,也體現了一代人的某種普遍情緒。江夏被視為其中特立獨行的代表之一,此前的諸多采訪中,他呈現出內心的平和穩定、不被外界影響的狀態,盡管同時有人評價其為“不務正業”,他挑染的兩縷黃色頭發成為離經叛道的標簽。一個中國版“在路上”的故事,正在評論中生成,于人們的想象中豐滿。
因公交漂流成為“網紅”半年之后,2023年6月12日《南方人物周刊》記者對話江夏時,他已經剪掉了黃頭發,原因只是“熱”。他正在準備考研,下一次長途公交漂流將在期末考試后展開,也不一定,備考忙的話可能會推遲。連他都要開始“卷”了嗎?這似乎不符合人們對這個故事的預期。
江夏不覺得,“不符合主流坐標,會被說‘不務正業’,符合了又被說‘卷’,我只是在做自己規劃的事情,只是沒有失去自己而已?!眲倓偨Y束白天課程的江夏,在兩個小時的講述中,談及路上的每座城市時,沒有使用“經過”或者“路過”的表達,而是說“遇見”,這是屬于他的情感流露。
江夏在寒假坐公交車經過中國24個城市的記錄
以下是江夏的口述:
最近一次旅行
我現在的心態和之前相比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和最近一次旅行有關。2023年“五一”期間,我從上海坐公交車到了蘇州、張家港、江陰、泰州的泰興、南通,又到了崇明島,最后回到上海。
2023年5月1-5號在環長三角的時候去的張家港市塘橋鎮,南通啟東的黃海
之前一直坐公交車旅游,是有些浮躁的,為了趕路而旅游,路上沒怎么享受過。這一趟我走走停停,雖然還是有點“特種兵”色彩,但相對以前來說愜意很多。這趟旅程讓我收獲了很多,心沉淀了下來,能夠看到更多的細節。
和我醫學生的身份有關,我會格外關注一個地區的醫療設施。我這次經過了江蘇南通,第一次知道南通市有個本科大學叫南通大學,后來我上網搜了一下,這個學校雖然不怎么出名,也是雙非,但它的醫學專業是有博士點的。這里的醫療資源特別好,甚至在我看來是蘇中地區最好的。我還去了南通大學的醫學院,發現他們的學習氛圍真的特別好,我覺得不亞于上海這邊的一些高校。大學期間,我觀察到身邊大部分人都在精神內耗,把很多時間花在無意義的方面。
2023年5月中旬,在上海南匯嘴觀海公園
我現在看比我年紀小一些的學弟學妹,一方面覺得他們懂事蠻早的。舉個例子,因為現在網絡比較發達,可能我一個大一的學妹已經有了我到現在大三才有的“閱歷”。我之前從上海坐公交車到北京,看過這些Vlog(視頻博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