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偷拍上癮者:公益組織談香港解法
“沒有車時闖紅燈,我們知道不對,但判斷這沒有危險。類似的,大部分偷拍者會覺得被拍的女性不知道,就沒有傷害,只有摸、打才是傷害性的?!?br /> “一個被偷拍者遇到最大的困難是,她不知道怎樣和身邊的人去講這件事。包括她媽媽都覺得這是小事。她希望身邊的人承認她的憤怒?!?br /> “從2021年10月到2022年12月,香港非法拍攝或是觀察私密部位的報案數量有521件,但最后被定罪的只有171件,不算很高?!?/blockquote>發自:香港
責任編輯:譚暢
2022年4月,明愛朗天與嶺南大學教授陳效能發布《偷拍:偷走了什么?——以性文化及性別角度為切入點的研究報告》。
近期,與偷拍相關的新聞頻繁出現。新聞事件背后,有許多問題等待解答:誰在偷拍?為什么他們會對偷拍上癮?被偷拍的人承受了哪些傷害,應當對其給予哪些支援?
香港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視角。
在香港,偷拍是一種明確的犯罪。2021年10月生效的刑事罪行修訂條例,就窺淫、非法拍攝或觀察私密部位,發布源自上述行為的影像,以及未經同意發布或威脅發布私密影像訂立特定罪行,違者最高監禁五年。
除了法律規范,香港還有兩家非政府機構分別為偷拍施害者與受害者提供輔導。成立于2008年的明愛朗天計劃服務于性侵犯或有過該想法的人,幫助他們對抗性侵犯問題,偷拍者已成為他們的主要輔導對象。成立更早的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致力于幫助遭受性暴力的女性,成立了香港首間性暴力危機中心。
雖然輔導對象不同,但這兩家機構的工作人員都認為,偷拍首先是一種性暴力。在南方周末的采訪過程中,他們談到,只有理解偷拍行為是如何發生的,才能減少甚至消滅偷拍;只有肯定被偷拍者受到的傷害,才能營造以終止性暴力為目標的社會。
訪談嘉賓:
從左至右依次為彭鳳儀、簡敏棋、陳煥升。彭鳳儀為明愛朗天計劃主任,簡敏棋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資深倡議主任,陳煥升為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傳訊及資源發展主任。
彭鳳儀 明愛朗天計劃主任
簡敏棋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資深倡議主任
陳煥升 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傳訊及資源發展主任
“非常性別導向的性暴力”
南方周末:明愛朗天從什么時候開始輔導偷拍者,前來尋求輔導的偷拍者都是哪些人?輔導數量上是否有變化?
彭鳳儀:我們從2009年1月開始為性侵犯個案做輔導,前6年個案以非禮為主,偷拍是第二多的種類,2015年開始偷拍比非禮的個案多。2020年香港還沒有新法例的時候,因偷拍裙底來求助的個案占52%,2022年新法例生效一年時,偷拍裙底的個案有70.5%,偷拍其他私密部位的有11.6%,偷拍腳部的有4.7%,偷拍占據我們全部性侵犯個案的87%。
去年我們服務的個案中,年齡大多是21歲到40歲,從我們計劃開始到現在,這個年齡層的人都是主要的。還有7%的個案是13到20歲,41歲以上的有28%。他們的學歷都挺高,七成是大專文憑及以上(香港大專院校包含大學、??茖W校和職業訓練局轄下的成員機構),差不多50%是有學士學位及以上,碩士、博士生都有。不過他們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男人。所以偷拍是非常性別導向的性暴力行為。
南方周末:偷拍個案比例上升是因為偷拍的人變多了,還是意識到偷拍后果嚴重、從而來尋求輔導的人多了?新法例的頒布有減少偷拍案件的發生嗎?
彭鳳儀:我覺得是被發現的(多了)。有些個案是被控告后,經過律師或親人在網絡上找到我們。有一部分是被伴侶發現,伴侶介紹他們來輔導。也有一部分是主動尋找我們,他們覺得很驚訝,原來這個行為也會帶來很嚴重的法律后果,甚至傷害別人。
新法例的出現有沒有讓部分人覺得后果嚴重就不偷拍了,我覺得是有的。不過很多人都不太明白法律,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