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畢業了,孩子竟為這件事發愁?
借閱過程也是一種“交流”過程,一定程度上調和了我個人閱讀口味的單調,讓孩子的閱讀視野更加開闊。
責任編輯:溫翠玲
“媽——媽——”
幼兒園回來的路上,孩子拖著長腔,小小年紀,好像有事在發愁。
“怎么了,寶貝?”
“他們小班還能再借——兩年書,我們就才借了——半年,就要——畢業了!”
原來他在為畢業后不能在幼兒園借書而惋惜。我也覺著幼兒園組織的借書活動非常好。
今年年初的時候,幼兒園開展了一項長期的閱讀活動,組織了“21天閱讀打卡”活動,作為啟動儀式。幼兒園給每個孩子發了個人專屬的專用藍色書袋,孩子每天都會從幼兒園借一本書回來,第二天上學帶回幼兒園還書,放學時再借一本新的。家長按要求注冊了個小程序,每天都可以看到孩子的借閱情況,還沒有到家,手機上的小程序已經彈出提示“娃借閱成功”,點開這條消息,就能看到今天借了什么書,再點開相應的窗口,還可以看到孩子以往的借閱記錄,以及班級、全園孩子的借閱記錄。這21天,不僅要求孩子讀書,還要把孩子讀書的照片視頻“曬”到小程序上,完成打卡任務的孩子會得到一份紀念品。
我一向對這種打卡活動嗤之以鼻:一是因為我很愛讀書,也經常帶孩子讀書,家里的書很豐富,童書也有不少,都夠開個小閱覽室了,不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