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人在榕江縣踢足球

“村超”為何而火?

7月1日,人們到現場觀看村超。(圖/新華社)

爬上鐵梯子,坐在高臺上,這樣的解說體驗對前央視名嘴韓喬生而言是新鮮的“第一次”,而以這種奇特方式“一覽眾山小”的他被臺下數萬名觀眾的激情和歡呼所感染與折服。

“這是深深扎根于土壤的足球狂歡節!”5月至今,貴州榕江縣舉辦的“和美鄉村足球超級聯賽”走入大眾視野,貴州“村超”——這個由20支當地群眾自發組建的球隊所形成的業余聯賽,卻蘊含著最火熱的體育能量,點燃了夏日夜晚。

比賽結束,韓喬生仍心緒難平:“走遍世界各地,報道了包括世界杯、奧運會等很多不同的比賽,真的和榕江‘村超’聯賽大不一樣。這里的比賽太接地氣了!”

沒有大牌球星,沒有贊助商,沒有門票收入,有的是“最炫民俗風”的加持,還有“全村的希望”式追星——上至八十歲的老嫗,下至學齡前的兒童,敲鑼打鼓為場上努力拼搏的球員助威吶喊,這場面令人為之熱血沸騰。

足球運動的目標是什么?正如國際足聯章程里的表述:團結、教育、文化、人道主義精神。體育運動的真諦最終落到對人的改變上,通過觸達更廣泛的圈層,讓健康向上的體魄與心靈在山野鄉間不斷迸發生命的活力。

種下一顆“足球夢”

被問到對貴州“村超”有何看法時,親臨現場且率隊踢友誼賽的前國腳范志毅直接用5個字表達:“足球很純粹!”

人山人海的觀眾,山呼海嘯的助威,激烈的拼搶,精彩的進球……“村超”徹底火出圈,全網瀏覽量已超過200億次,這個數字還在不斷上漲。賽場上誕生的如“超級世界波”、“彩虹過人”等多個精彩瞬間被津津樂道。賽場下身著民族服飾的“最美”啦啦隊們的賣力演出也令人過目不忘。

“村超”為何而火?玄機就落在“純粹”二字上。

深厚的群眾基礎,讓這項賽事足夠“接地氣”——參賽隊員都是地地道道的村民,賣鹵菜的、做卷粉的、開挖機的、辦企業的、當老師的……五花八門的職業比“專業”更重要。

村民就是“贊助商”,一人十塊二十塊,齊心協力把賽事一屆屆的給辦起來了。比賽沒有獎金,那就在當地取“材”,每場比賽獲勝隊伍獎豬腳兩只。

“大眾足球是榕江優勢,民族文化也是榕江所長”,正如榕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徐勃介紹,“村超”是現代足球與傳統民族文化的融合表達,粘合劑就是當地人這份對足球單純到骨子里的熱愛。

深究“熱愛”的背后,為何貴州榕江能孕育出如此動人的民間體育氛圍,這種發軔于鄉野間的體育賽事為何具有如此生命力?可以說榕江的“體育生態脈絡”是支撐和托舉這份熱愛的“源”與“魂”。

“村超”雖是2023年才火爆全網的稱呼,但榕江足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40年。當時,國立貴州師范學校從貴陽遷入榕江,并在榕江建立了國立貴州師范學校附屬小學,該附小開始將足球(小足球)納入學校體育課程。

根據《榕江文史資料第一輯(教育專題)》中《國師附小的一些具體工作》記載,“附小每學期均舉行各科的競賽和體育運動競賽,其中體育科就包括足球(小足球)”。由此可見,當時榕江人就已經開始接觸到足球運動項目,可以說國師附小在體育科開設小足球課程的創舉為榕江培養了“第一代”足球興趣愛好者,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來榕江發展和推廣足球運動項目播下了“足球運動的種子”。

“要想找工作不愁,就要學會踢足球”是當地人熟知的老話。榕江縣縣長徐勃介紹,榕江38.5萬人口中,接近5萬人會踢足球、喜歡踢足球。這個了不起的數字也印證了這座“人口小縣”的“體育大城”之稱并非虛名。

萌芽于校園的運動在百姓中傳播并流行?,F如今,這份“傳承”的路徑更立體交織,也更加雙向奔赴。

端午節的比賽間隙,兩汪足球隊的后衛楊軍把自己剛上幼兒園的兒子架在肩頭,兩人齊心為球隊加油,享受著親昵的父子時光。場邊這樣的“親子組合”不在少數,孩童們穿著自己偶像的“戰袍”,一邊歡呼,一邊幻想著自己什么時候能夠上場來個“彩虹過人”,一舉上演“帽子戲法”。

帶著孩子給球隊助威的楊軍。(受訪者供圖)

楊軍的主業是貨車司機,平時還兼職一些設計和監理工作。雖然忙于生計,但他還是努力為熱愛的足球留出時間?!啊宄岓w育氛圍變得更濃厚了”,秉承著“足球從娃娃抓起”的理念,除了自己的比賽與訓練不會落下外,陪4歲的兒子一起練球也是他平時空閑時間最大的快樂?!捌綍r不出車的時候,我就帶著兒子一起在家附近的空地踢足球玩,娃娃也很喜歡?!?/p>

如火如荼的“村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自今年開賽以來,榕江共吸引游客79.6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5億元。游客量的快速增長帶動了全縣住宿、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住宿業同比增長352%,餐飲業同比增長386%。而除了有形的收益外,還有一筆寶貴的財富已悄然積蓄。

“村超”將濃郁的民間體育氛圍推向高潮,讓運動成為全民共識,在數代人的不懈努力下,這顆“足球夢”的種子已深入民心,幼兒階段的運動習慣的培養就像是給一棵正在生長的小樹苗進行施肥和灌液,幫助其長成參天大樹,奔向理想人生。

體育基礎設施之變:從“不要跑”到“肆意奔跑”

如果說“代際相傳”填充了體育運動的寶塔底層,廣泛群眾基礎讓“人海戰術”成為可能,那么良好的運動環境是這一切得以實現的“先決條件”,而遍布鄉野的體育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讓“人”與“場”得以完美配合,相得益彰。

在很久之前,似乎很少有人會關注鄉村體育教育,也不會過多考慮鄉村兒童體質健康這一問題。因為山野田地都是孩子們撒歡的場所,作為家庭勞動力的他們,往往都練就了一副硬朗的身體。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孩子們的玩樂選擇卻在被“禁錮”:對于很多留守山里的孩子來說,手機成為了他們單一的消遣工具。

操場是孩子們天然的“游戲場所”。很多鄉村幼兒園出于場地條件、安全等客觀因素考慮,會對孩子們的“跑”“爬”“跳”等活動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和我們小時候一樣,以前幼兒園都是水泥操場,孩子們只能在水泥砌成的場地上活動?!币驗樽约禾摺按宄钡慕洑v,楊軍對兒子的體育能力“寄予厚望”,期盼著他長大后能組成“父子兵”。兒子自己,也盼著能有一塊更好的玩耍場地。

孩子沒等太久。今年,就讀于兩汪鄉中心幼兒園的兒子每天回家都會和楊軍匯報“施工進展”,他心心念念的那一座“彩色”的夢幻新操場終于建成,楊軍也欣喜地發現孩子的運動量變大了,運動能力也有了進步。

一入園,色彩鮮明、嶄新平整的操場映入眼簾,孩子們正在老師的帶領下踢球玩耍、撒歡奔跑。兩汪鄉中心幼兒園園長吳正凱所期待的“孩子們盡情釋放運動天性”的計劃終于照進了現實,“今年,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過來,給我們捐建了新操場。這之后,孩子們的戶外運動增多了,平時的戶外課我們都會在操場上進行,踢足球啊、玩游戲啊,跑啊跳啊,都很安全?!?/p>

榕江縣平江鎮中心幼兒園落成的嶄新操場。(攝影/李熠晨)

無獨有偶,這一輪貴州的鄉村兒童體育“打地基”之風不斷吹向大山里。

2017年,從貴州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回到老家縣城工作的95后詹惠淋,成了綺陌街道第二幼兒園的開園負責人,看似像“城堡”一樣的幼兒園卻連個像樣的操場都沒有,這令她倍感苦惱。

遭遇同樣窘境的還有相距60公里的國江幼兒園園長劉勇,“剛報到不久我就在找學校有沒有滑梯”,劉勇說孩子們默默把他帶到教室前帶有坡度的水泥護欄前。這樣一座“水泥滑梯”是孩子們童年里的“唯一”,看到水泥地上擦出一片血痕的小手和磕得齜牙咧嘴的小臉,這位生性樂觀的園長為體育器材的缺失感到深深無力。在操場建成前,閑不住的他自己建造沙池、水池、涂鴉墻,但那座劉勇向孩子們承諾的滑梯禮物,卻始終沒有兌現。

“不要跑!”每每詹惠淋看到一窩蜂向外沖的孩子,總會擔憂地大喊起來。這三個字成為她和孩子們交流最多的話?!袄蠋焸冊谒嗟厣辖M織戶外活動,需要避開跑、跳、爬、滾這類激發孩子們身體、更為靈活的運動,”詹惠淋提到,“我們只能帶孩子們做一些徒手操?!?/p>

轉機發生在2021年,因為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當地教育局聯合美團公益、壹基金等社會力量送來了新操場和配套的運動器材。

新操場建成后,孩子們忍不住上去撒歡打滾。而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每逢有新的器材包送到,詹惠淋都會喊上孩子們一起去“拆盲盒”——有時候是圈類、繩類、球類器械,有時候是小車、推車、三輪車,還有時候是攀爬架和平衡木這樣的大型器械。

為了學習使用這片操場和那么多的新器材,詹惠淋還專門去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培訓,系統學習了理念和方法?!昂⒆觽儽任覍W得更快,他們會發展出一些全新的玩法,把我們傳統的民間游戲也無縫植入這個新的場景里去,創造力讓人驚嘆?!?/p>

新操場搭建了一片無障礙的空間。在操場上,孩子們會在這里自由地交流、溝通、組隊,彼此協作或者競爭。老師的角色,更像是守望者,靜靜地觀察,只在必要時現身干預。

兩汪鄉中心幼兒園的孩子們在新操場上踢球玩耍。(攝影/李熠晨)

“我們幼兒園有108個小孩,很多孩子的爸爸都在踢‘村超’。這里的小孩從小就喜歡玩足球,現在新操場建好,教學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也希望隨著條件變好,小孩子可以盡情釋放他們的運動天性?!币驗轶w育運動條件的積極轉變,吳正凱園長對未來充滿期待。

轉變的背后,是童真與天性的釋放。新操場宛若“試驗田”,只有牢固的“地基”,才能充分釋放孩子們“自由游戲”的天性,讓體育這個可以受益終身的愛好不斷傳承。

草根生長的“無限可能”

一座好的操場究竟意味著什么?

北京師范大學行為健康研究中心屈智勇教授團隊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期間對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執行情況開展了第三方成效評估。評估發現,該項目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保障了幼兒參與多元化戶外活動的安全性和可及性,激發了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進而促進了幼兒的運動發展。合理利用多功能操場,有助于提升幼兒的各項社會技能,包括溝通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合作助人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

“一座安全的操場,會帶給孩子們身體、心理和能力多方面的價值,”正如美團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高玉聰所言,“可以讓孩子們保持天性,蹦跳打滾,也不會過分擔心受傷;讓老師和孩子回歸本質角色,孩子可以從被約束和保護的狀態下解放,老師則研習出更多教學設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提升身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以及交往能力?!?/p>

這一點,在園長詹惠淋的教學計劃中也得到了印證。在她看來,新操場成為了一個平臺,連接著這間幼兒園里的所有社交,也讓各種大型活動的舉辦得以實現。詹惠淋開始構思邀請家長常常走進幼兒園,參與孩子的快樂,“希望他們成為幼兒園的一部分”。

在統戰部門協調、教育系統支持下,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在貴州省落地,各方緊密協同、高效聯動,在全省各市州、縣區形成了統戰對接、教育主管、社會參與、公益跟進的鄉村兒童操場建設模式。截至今年5月底,在貴州已累計捐建613座操場,8.4萬名鄉村兒童直接受益。

而公益的腳步正由點及面、快速鋪開。截至今年5月底,在39.4萬家公益商家、12萬名愛心網友的共同支持下,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已累計捐建666座操場,覆蓋了貴州、陜西、云南、西藏、青海等15個省、自治區,10萬名鄉村兒童直接受益。2023年起,已經實現“一天捐一座”鄉村兒童操場。

速度的背后,是透明、便捷、低門檻的創新公益模式。

根據壹基金項目主管秦弦介紹,公益操場的選擇有嚴格的標準,前端精準的測量數據是后臺系統的高效運轉的保障。同時,得益于美團公益自主研發善款追蹤系統,在用戶捐贈時便能完成地板的自動匹配,并且永久“綁定”,實現了對公眾捐贈善款走向的實時追蹤。每一份善意的背后,都是一個良性的閉環。

園長劉勇指著操場旁邊的一塊牌子,上面除了顯示操場名稱、編號、建立時間、經緯度等信息以外,更大的空間被一個二維碼占據。用手機掃描,就可以查看到捐贈操場的幕后之人?!熬柚吲c受助者之間有了更多的牽掛”,劉勇很喜歡這個功能。

每一塊操場,其實都是持久的深耕。

優質的體育教育為孩子們打開了認識精彩世界的另一扇窗,并不斷反哺民間體育,給民間體育的星火燎原與代代相傳帶來更堅實的發展基礎和更可持續的動力。

網絡編輯:伊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