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高溫下幸好還有空調,調到26℃過時了嗎?
具有一絲諷刺意味的是,空調保護我們免受氣候變暖的影響,但急速增長的空調用電也在助長全球變暖。我們正在用空調送出的涼風,將世界送入一個更暖、更多極端天氣的未來。
空調的耗電量如此巨大,有研究指出,當把空調接入電源,一個較為低碳的電力結構可以極大減輕空調帶來的額外溫室效應。
是時候重溫“夏季空調26℃運動”以及與此一脈相承的節電行為了。
責任編輯:汪韜
2022年7月,一只貓咪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空調機上休憩。
高溫和夏天一起來了,幸好有空調。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很多公共場所似乎沒有那么“涼快”。上午11點,寫下此話的我正在上海一家便利店的咖啡角。窗外38℃,店內也并沒有感受到那沁人毛孔的冷氣。店員無奈地解釋,因為店鋪是工業用電,這個時間段內的工業電費正高,老板為了省錢,關閉了一臺空調,“省點電費”。
不只是關空調“節約用電”,甚至“停電”這個一度遠去的概念又重回公眾視野。
這幾年,很多省市都有“迎峰度夏”的攻堅戰,將一些室內場所如商場、超市的空調溫度調高,甚至在用電高峰時段關停部分燈箱、扶梯等。
這背后是因為,盛夏來臨用電制冷的需求大增,“電不夠用”正成為常態。出于高溫導致電力需求增加,供給減少,以及低碳轉型等原因,全球人都在擔心電不夠用,一個缺電和電網不穩定的時代正在到來。
商場里的空調不涼快是政府在運用價格機制調控電力供應,公眾也可以調節家里的空調,參與到“節約用電”這一并不過時的行為中來。
是時候重溫“夏季空調26℃運動”以及與此一脈相承的節電行為了。
全球用電緊張
今夏,我們是否還能擁有空調“用電自由”,還不好說。
2023年6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展部主任張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夏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會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
2022年酷暑的全民省電細節仍讓人記憶猶新。社交媒體上,成都的商場和地鐵里空調、照明部分關閉,商場半明半暗的、地鐵熱到冒汗,引發了全國關注。
限電措施已在工業領域實施了。自2022年9月,云南對當地的用電大戶——電解鋁企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