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磊:活在1990年代
為了工作和家人,張大磊如今住在北京。在北京生活到底該是啥樣?他還沒找到。焦慮有時突然來襲,他莫名其妙緊張。偶爾有回到過去的感覺,一個晴好的春日,他去幼兒園接兒子,走過一個老小區,就像自己童年時找玩伴一樣,兒子過去和街坊挖土玩泥。但很快,他們得回家了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楊靜茹
生于1982年,內蒙古呼和浩特人。長片處女作《八月》(2016)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短片《下午過去了一半》(2020)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短片評審團獎。2023年初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劇集《平原上的摩西》和短片《我的朋友》分別入圍劇集單元和短片單元。
1
2023年初播出的《平原上的摩西》是很典型的張大磊作品。共6集,每集超過一小時,順敘一個虛構城市青城(原型為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從1980年代到21世紀初發生的故事,主角為經歷時代變革帶著創傷生活的莊德增、傅東心、莊樹一家人,以及幾樁命案。罪案占比不大,人們在此地的日常占據主要篇幅。
2017年,《南方人物周刊》第一次采訪張大磊,那年他的電影處女作《八月》全國公映。這部自傳式電影籌備花了四年,他那時形容,搞創作像是治病,不能不治。片子拍得很厚,剪出來很薄,就是1990年代初青城少年張小雷一家度過的一個夏天。
“自己寫,自己剪,跟自己交流,安靜感受?!边@是張大磊的創作方式,到了《平原上的摩西》(以下簡稱《摩西》),還是如此。這是他第一次拍劇,也是第一次有編劇團隊與他合作。一次編劇會上,有人在黑板上寫公式,指出到某個時間點需要出現事件。張大磊意識到自己不想把事情想得太明白。感性的東西都量化、說清了,還有意思嗎?
拉扯了三年,最終張大磊沒有妥協。又一次會上,他聽不下去拍桌子走了,后來又回去,跟制片人說,要不自己再寫一版。
《平原上的摩西》改編自雙雪濤的同名中篇小說。雙雪濤以多視角敘事,講述了沈陽一樁出租車司機被殺案背后的人和事,帶有濃重的國企改制后的東北底色。主要角色、命案的曲折,張大磊遵從原著,但他把故事發生地由東北改為青城,貼近他的家鄉呼市。比起小說,劇里添加了很多邊角料、“無效信息”(張大磊自己的話)。比如主角莊德增、傅東心的婚禮上,廚師在打盹;再比如老同事多年后一起吃涮肉,喝得面紅耳赤,唱王潔實謝莉斯。
張大磊和他的朋友都說,他電影、電視劇里的人有他的影子。
張晨比張大磊大6歲,是少年張大磊玩樂隊時認識的,在《八月》里演張小雷的爸爸晨哥:晨哥在電影制片廠當剪輯師,在國企改革浪潮里,有人被開除了,有人扶搖直上,晨哥反應總要慢一拍,說,我覺得挺好,憑本事吃飯。
“他不聰明,甚至有點兒笨。他不會把事情想那么復雜,但事情就是那么復雜。他各種事情都處理不好?!睆埓罄诳偨Y?!赌ξ鳌防飶埑垦莸木熠w小東也這樣。警隊的師父死了,他頹了十幾年,想破案,不得法;人際關系緊張,婚姻破裂……
“中國人解決問題需要特別多的周旋、協調、平衡,從頭到尾趙小東都不太會解決問題,辦案子也沒有特別巧妙的東西,你甚至感覺這太土了?!睆埑空f,“我覺得他(張大磊)特別像趙小東這個人物。這個時代,大家都想做那種特別機靈、特別有能力、解決問題不在話下的人,趙小東這種人笨拙,勁也使不到點上,但是一個特別好的人?!?/p>
《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