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文就非得鏟字嗎?“文明城市”的真正內涵是讓民眾的生活好起來丨快評
“創建文明城市”,終究要回答“為何創建”與“為誰創建”的問題。這既是個依法行政的程序性問題,也是一個“誰受益”的實質性問題。城市是由全體市民組成的,市民既是城市的創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評判者。一座城市究竟是否繁榮文明,終究要以全體市民的感受為評判標準;沿街商鋪的店面招牌是不是美觀好看,也應該交給店家與消費者來決定,讓市場反響自動給出答案。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次“創建文明城市行動”引發輿論關注。從網傳視頻看,7月4日在陜西漢中,一名創文志愿者連夜用鏟子鏟掉了一家飯店玻璃門上的“餛飩水餃”等紅字標牌,甚至連商鋪的招聘信息也一并除去。飯店老板娘次日表示,紅字鏟除之后給飯店經營帶來不便,“顧客都不知道賣什么”。經過說情后,店門才留下了防止撞傷的腰線。
這已不是近期第一次出現類似事件了。7月1日,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春區就曾出現“城管人員鏟除商戶門上貼字標牌”的事件,將店鋪的“熟食烤鴨”紅字除去了。事發之后當地通報表示“充分認識問題嚴重性”,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然而僅僅幾天之后,漢中再次出現類似事件,不禁令人唏噓。
從漢中市公布的《漢中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討論稿)來看,此次志愿者的行動屬于“加強建筑物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