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被調出保護名錄意味著什么?
部分地區的野豬從保護名錄中剔除,意味著在過去四十年中保護野生動物成效顯著,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中國生態的一大問題,即頂級掠食者的缺失。
責任編輯:朱力遠
國家林草局近日公布新調整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葉麂、壽帶等野生動物列入了新“三有”名錄,而在部分地區致害嚴重的野豬已被調出名錄。新調整的“三有”名錄共收錄陸生野生動物1924種。與2000年首次發布的原名錄相比,新名錄在基本保留原有種類的同時,新增了700多種野生動物。
這次名錄中去掉了野豬,引起大家注意。其實把野豬剔除并不意外。野豬分布廣、適應能力強、繁殖能力強,在沒有人為獵殺的情況下,野豬種群可以快速繁衍,甚至成災。當前很多地方就曾報道野豬危害莊稼。野豬剔除“三有”名錄,其一反映中國過去40年保護的力度加強,嚴格管控野生動物偷獵,成效顯著,長期以來的天然林保護工程效果明顯,為野豬等野生動物的生存提供了好的空間;同時也反映出,當前中國生態面臨的一大問題——頂級掠食者缺失,比如虎、豹、狼,頂級掠食者種群一旦遭到破壞,恢復不易,這導致野豬失去天敵的制衡,也是造成野豬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