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網貸到助貸,擺脫“P2P陰影”的上岸者為何越過越好?
樂信、信也科技、小贏科技、嘉銀金科等行業頭部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不低,個別甚至回到了P2P時期的頂峰。
P2P時代,平臺的資金來源都是普通投資人,聯合貸款后,能借錢的只有機構了。如今的助貸,相當于剔除了聯合貸中“聯合資金”的部分,將網貸平臺作為純粹的引流中介和風控服務提供者。
除去螞蟻外,字節、騰訊、百度旗下的網貸平臺同樣也處于行業第一梯隊。
網貸平臺增長的一大助推正是銀行自身的困境?!斑@是中小銀行追求規模導向導致的?!庇捎谥行°y行并不善于流量獲取,通過聯合貸或者助貸模式發放貸款,幾乎成了這幾年最大的業務增長點。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張玥
中小銀行與助貸機構合作,幾乎成了這幾年最大的業務增長點。
網貸平臺似乎已經擺脫了早年的“P2P陰影”。
“互聯網助貸是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服務分工精細化的產物,其本質是信貸業務各參與方的優勢互補與資源效率最大化?!边@是《中國互聯網助貸業務發展研究報告》的卷首語。
2023年7月4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稱,已于近日召開互聯網助貸業務健康發展工作交流會,同步發布了上述報告。該協會為行業自律組織,多位領導成員曾就任于央行等金融監管機構。
助貸機構這才有了統一定義。所謂助貸,是指網絡金融平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從事導流、聯合發放貸款的業務。平臺只輸出自己的風控和客戶,不涉及出資。
助貸們更常用的名字是網貸平臺,誕生時,曾使用“P2P”這個名字。從飽受爭議的P2P轉型網絡助貸,實則只用了不到4年。2018年12月,監管部門下發《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拉開了行業“清退”序幕。
根據央行數據,截至2020年末,4676家納入專項整治的網貸機構全部停止開展業務,其中3210家網貸機構存量業務已經清零。到了2022年9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順利完成,近5000家P2P網貸機構已經全部停業”。
若從2016年11月網貸“備案制度”宣布實施算起,直到P2P徹底退出國內舞臺,這場金融監管風暴足足刮了6年,未出局的頭部公司等來了好日子。
根據多家上市網貸平臺發布的2023年一季度財報,截至6月,奇富科技(原360數科,NASDAQ:QFIN/3660.HK)、信也科技(NYSE:FINV)、樂信(NASDAQ:LX)、嘉銀金科(NASDAQ:JFIN)撮合放款規模均有增長,樂信、信也科技、小贏科技(NYSE:XYF)、嘉銀金科等行業頭部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增速都不低,個別甚至回到了P2P時期的頂峰。
從近5000家消失的P2P中“轉身歸來”后,“助貸機構”為何如今迎來了春天?
1.3萬億財富搬家
2018年底是轉折的關鍵點,《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出臺,基本確定了監管P2P的主調——整治、清退。
那是汪羽入行十多年來最艱難的一段時候,在當時大洗牌中,他負責一家上海P2P企業的清退委員會。當時幾乎每家P2P平臺都有自己的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